自從習近平和朴槿惠,在APEC共同宣布完成中韓FTA實質談判後,台灣的口水戰也開始漫天飛,究竟爭議點是什麼?中韓FTA的實質影響又是什麼?
自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南韓總統朴槿惠,在全球領袖聚首的APEC(亞太經合會議)握手,共同宣布完成中韓FTA(自由貿易協定)實質談判後,台灣無論政府、媒體、候選人的激烈反應,恐怕更勝於中韓兩國!
一方將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說得好像台灣將因此天崩地裂似的;另一方則又太過極端地認為,從過去韓歐盟、韓美FTA的經驗來看,南韓並沒有從FTA中得利,台灣無須擔心,是政府在恐嚇人民。
真相究竟是什麼?以下《財訊》雙週刊試著為讀者釐清有如霧裡看花的中韓FTA五大迷思。
迷思1》中韓FTA是顆原子彈,
台灣製造業產值減少最高將達六千五百億元?
工研院IEK預測的基礎是,中韓FTA生效後五年裡,當FTA的利用率是40%,受衝擊金額約2600億元,若中韓FTA利用率達100%,台灣製造業產值將衰退3.85個百分點,5年累計有6500億元受到衝擊。工研院區域研究部資深研究員陳志強指出,這數字的前提是以「FTA利用率達百分之百」及「中韓兩方關稅立刻降為零」,所算出的最大可能衝擊。因中韓FTA尚未簽訂,還未公布降稅細則,先不論降稅時程,光是用「FTA利用率達百分之百」作為假設,這數字就太過誇大。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各國的FTA中,從沒有出現100%的利用率,一般三成是合理的比率,少數超過5成。
據中經院WTO(世貿組織)中心研究,日本利用率最高的是和智利的FTA,為35.3%。而工研院則提出,南韓對全體FTA的平均利用率約65%,依照這些比率,6500億元確實高估。
迷思2》台灣的FTA覆蓋率遠低於南韓,但台灣目前出口中、美等國的貿易額,
零關稅比率皆高於南韓,中韓FTA到底對台灣影響有多大?
首先,貿易覆蓋率僅指雙邊FTA,但台灣在少數的雙邊FTA外,仍參與了許多多邊貿易體系,例如WTO烏拉圭回合裡的零對零關稅方案,以及1997年即已生效、台灣也是創始員國的「資訊科技協定(ITA)」。所以例如台灣和美國、歐盟皆未簽訂雙邊FTA,但台灣出口至美國的貿易額有71.5%免關稅,而出口至歐盟則有55%,甚至出口至中國都有69%的貿易額免關稅。
雖然台灣出口中國有69%的貿易額零關稅,但也絕不等於受惠「產品」也高達69%。細究這近7成的貿易額,卻僅僅涵蓋上萬項產品裡的15.3%而已,而且絕大多數都是ICT產品,包括電腦、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通訊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