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中任教的國文老師陳美儒,曾教了好幾屆數理資優班的孩子。數理資優班是第12班,全班54人,各個皆是高手中的高手。然而每個菁英班上的同學,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甚至遭受到別班同學「排擠」,把這傳奇的12班的「12」多加了一條尾巴,變成「13」。
有一天,他發現有位同學哭喪著臉,躲在牆角抽煙,她上前問他為何,他說他在班上總成績是92.3分,倒數第三,讓他覺得很沒面子。經她鼓勵後,這位同學後來考上台大醫學系,如今是某大醫學院副院長。她還發現,有人甄試考上北醫醫學系不唸,參加指考,終於考上台大醫學系。其實柯文哲不也是如此嗎?但又如何?為何貪慕虛榮?
只有台大醫學院是第一志願?
陳美儒感慨說:「孩子考上資優班,對父母而言,往往是件值得向親朋好友炫耀一番的成績,但對孩子而言,卻不免是另一種負擔。期待父母、師長在看見孩子的光彩成績時,不要疏忽了孩子心底真正的聲音。」問題是有幾人做到?有幾人如周杰倫的母親那麼開明?
為何台灣的精英學校的學生價值觀只有台大醫學院是第一志願?是誰給他們這樣的價值觀?難道不是因為家長普遍認為當醫生好賺錢又社會聲望好?然而他們是否考慮到醫生常有心理壓力大與醫療糾紛等風險嗎?賺錢又是人生目的嗎?有誰知道許多醫生無法享受他們所賺的錢?
如果賺錢是成功的象徵,那麼許多藝人不是更成功嗎?因為他們都賺很多錢,而其學歷通常不怎麼樣,如周杰倫與蕭敬騰,將快樂帶給人家的同時也賺很多錢。反觀醫生,有些人雖然也很賺很多錢,每天所見都是滿面愁容的病人或死人,這樣的工作即使收入高,會快樂嗎?
有人說,世上如周杰倫或蕭敬騰這樣的人有幾人,同理,能考上台大醫學系的又有幾人?不是更難嗎?為何我們沒有幾人有行行出狀元的多元思維?為何大家只能拚命擠那一道升學窄門?為何許多人的價值觀還那麼狹窄?為何大家不向周杰倫與蕭敬騰看齊?
以色列青年為進入理想部隊補習
在以色列,許多優秀高中生在畢業前,最關心的不是未來讀哪一所大學或哪一個系,而是服兵役時能加入第一線的戰鬥部隊。有人為了進入理想的部隊,還特別去補習,不是補升學科目,而是體能與防身術,有如蛙人部隊的訓練一樣。人家有這樣的學習風氣,怎麼會亡國?
他們從小,家長與老師就不斷教育他們,沒有國就沒有家的道理,所以他們都以能服兵役為榮,即使月薪只有台幣幾千元也不在乎,在乎的是自己能否為保家衛國盡一份力量。他們沒有因為四周都是敵人而移民,反而有許多外國僑民返國服兵役,是否令我們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