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推進時,蘋果向來是第一位導入的大客戶,3奈米也不例外,蘋果明年第3季推出的iPhone 14的A16處理器搶頭香。
台積電的第一版3奈米客戶,蘋果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接下來則為改版3奈米,這是遵循摩爾定律(Moore's Law)中的「PPAC 」法則(power、performance、area、cost )的解決方案。
台積電前五大客戶向來也是熟面孔,包括AMD、輝達、高通等,3奈米不同的是,還多了Intel,台積電擔心3奈米曲高和寡,除了蘋果以外,沒人用的起,即使是穩居龍頭、製程領先的台積電,也必須考慮到性價比,以免有價無市。
所謂PPAC法則,為同時滿足「功率、性能、晶片面積、成本」等條件,被半導體產業奉為圭臬的定價公式。
其中功耗(Power)持續減少;效能(Performance)越來越高,每個製程都微縮,晶片面積(Area)越來越小。若不考慮價格,Performance / power x area 一定遠遠大於1,然而一旦價格(cost)失控,對於IC設計業者來說,效能再好,也不願往下做,換言之,成本和效能有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3奈米才上線就決定明年要改版,這樣的策略並非台積電第一次,過去台積電在20奈米和10奈米也曾遇過類似的問題,因為成本不符,此兩製程僅運作一年,就立刻轉往下一世代,分別轉往16奈米和7奈米,成為過渡製程。根據近兩季財報,20奈米及10奈米製程,占營收金額比重幾乎為零,兩製程可說是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