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1日邁入9月電子股旺季,終場收在1萬7473點,高盛與摩根士丹利預估,年底可望上看1萬9000點。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今年獲利逾千億的企業不再只是台積電和鴻海,富邦金和國泰光前7月淨利就超過1000億;若將貨櫃三雄加上台塑四寶的淨利,已經超過台積電,台股「已非一個人的武林」。
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曾在去年示警,台積電占台股1.5兆元市值的22%,是護國神山,但也應警覺台股正面臨「一個人的武林」的困境。對此,謝金河2日在臉書指出,該文引發外界共鳴,而去年台股一口氣衝至萬五,最大的動能就是台積電的一枝獨秀,「那萬一台積電有什麼三長兩短,怎麼辦?」
謝金河分析,今年指數在高檔震盪,台積電自1月漲到679元後功成身退,持續盤整到現在,9月1日收盤小跌1元,收在613元。而台股在震盪中,卻仍然穩健前行,這是因為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大躍升;光是今年上半年浄利2兆元,已超過2019年全年總和。
謝金河認為,2020年,台積電浄利5178億元,同時該年僅台積電及鴻海能獲利超過千億,但今年狀況則不再相同。他盤點道,金控部分,富邦及國泰前7月淨利都超過1000億元;傳產股大爆發的中鋼稅後純益約600億元;而3家貨櫃航運公司,上半年已大賺1708.8億元,全年可能超過4000億元;塑四寶全年淨利應會超過2500億元,這代表台灣資本市場的底藴越趨深厚。
文末,謝金河指出,台積電今年淨利可能逼近6000億,若把貨櫃三雄加上台塑四寶的淨利加起來,已經超過台積電,「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武林,而是巨木成蔭」。對於台灣只靠電子業唱獨腳戲的批評聲浪,他則說,若觀察外銷接單,會發現如金屬橡膠,塑膠製品等出口成長率,其實已超過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這正是台灣產業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