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許多分析指出,雖然該法修訂是在美軍穿越台灣海峽後立即發佈,但最關鍵的內容仍然涉及有關南海問題。亦即,該法中宣稱的有關中國「領海」範圍,在南海區域,一向與周遭國家譬如越南及菲律賓等沒有共識。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領海」是沿岸國基線起算12海里的海域。根據該公約,原則上包括軍艦在內的外國船隻都可在沿岸國領海「無害通過」(Innocent passage)。
但是,中國與南海周遭各國,對於南海的領海主權劃分至今仍爭論不斷。日後,各國如何在中方新法下,回應經過北京定義的「領海」時,成為各界焦點。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博士對BBC分析稱,一般而言,主權國家於領海範圍內有權實施管轄,以保護自己權益。這是國際海洋法、習慣法所承認的。但《海上交通安全法》新規稱的「管轄海域」是北京擴大法律適用範圍,將中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包含在內,定義比「沿海水域」更寬。
蘇紫雲因此判斷,此法修訂實施後,中國可能在於主權爭議的水域,特別是南海人工島、釣魚島(台灣稱釣魚台,日本稱尖閣諸島)列島等爭議海域,會遇到法律是否適用的問題:「可以想見的風險,在南海水域的人工島周邊被北京視為領海,但外國軍艦若進入,無論是主張領海無效、或是『無害通過』,都將挑戰北京的片面宣示。」
不過,蘇紫雲也強調,《海上交通安全法》也需放在北京「系統性」的戰略上來看。他告訴BBC,北京向來具有系統性的戰略準備與耐心,例如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宣告,可說是由2000年凖備殲-10戰機的生產;他又說,2010年水門機場的完成,確保有一定能力的保障後才實行。
蘇紫雲補充說:「此次《海上交通安全》的施行,也是系統性作法,包括早前《海警法》的實施都是法律準備,當然包括海軍艦船的建造,以及海警單位改隸武警體系並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
美國軍艦第八次通過台灣海峽
據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官網的聲明,美國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紀德」號(USS Kidd)和海岸防衛隊巡邏艦「穆洛」號(Munro)在8月27日通過台灣海峽,並稱依據國際法例行航經國際水域。聲明說:「軍艦合法通過台灣海峽,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之承諾。美軍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
8月28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發表談話,回應美國,他抨擊美海軍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是「公開炒作」。他並表示解放軍對美艦行動「全程跟監警戒」,而美國「頻頻實施類似挑釁行徑,性質十分惡劣,充分說明美國是台海和平穩定最大破壞者、台海安全風險最大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