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士重新奪取阿富汗的控制權後,世界各地的伊斯蘭聖戰主義支持者都在慶祝。也門等地有人放煙火,索馬里有人派發糖果,而亞洲南部的伊斯蘭主義者也在網絡上慶祝,稱美國撤退是他們擊倒西方軍事力量的勝利。
現在專家就開始擔心,中東和亞洲中區地區都迎來新一輪的聖戰主義。最大的威脅,來自極端組織基地和伊斯蘭國武裝組織,它們在過去數年被打擊後實力減弱,但仍然活躍。
神學士與美國談判的時候承諾,不會為計劃向西方目標發動攻擊的極端組織提供庇護,但它與基地仍然有十分緊密的聯繫。
至於伊斯蘭國,它是基地的對手,專家認為它將會面臨壓力去顯示自己仍然活躍。一個稱為「伊斯蘭國呼羅珊」(Islamic State Khorasan,簡稱IS-K)的伊斯蘭國分支,早在美國仍然未完全撤離前,已經在喀布爾機場發動襲擊,造成約170人死亡,包括13名美國士兵。
但除了意識形態外,它們其實有什麼分別?
美國蘇凡中心(Soufan Center)安全事務分析員克拉克(Colin Clarke)這樣總結:「神學士在阿富汗有最重要的角色,阿蓋爾達是個過渡性聖戰組織,希望重建自己的網絡。伊斯蘭國也一樣,但因於它是基地和神學士的死敵,它要這樣做並不容易。」
它們如何建立起來?
神學士和基地是當地人為了抵抗蘇聯入侵,在1980年代末建立的組織,在1990年代初阿富汗內部衝突中也扮演了角色。
伊斯蘭國就是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的產物,它原本是基地在伊拉克的分支,在美國入侵後由這個分支的殘部組成。美國在2007年向伊拉克增派軍隊後一度減少活動,但在2011年重新活躍起來。
基地是沙烏地富豪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創立的組織,名字的意思可以翻譯成「基地」或「網絡」,因此它的名稱有時候在中文被翻譯為「基地組織」。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它為抵抗蘇聯軍隊的回教徒提供了物資和武器支援。
本拉登也在全球各地的伊斯蘭國家招攬成員,加入基地。
至於神學士,它的名字在普什圖語意思可以翻譯成「學生」,在1990年代初蘇聯撤軍後,在巴基斯坦北部冒起。外界相信這個主要由普什圖人創立的運動,最初在主要由沙烏地阿拉伯資助的神學院出現,教授一些強硬派的遜尼教教義。
神學士向這些住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的普什圖地區的人承諾,一旦掌權,就會重建當地的和平和秩序,同時按自己的解讀,執行伊斯蘭律法。它之後快速地擴展自己在阿富汗的影響力,1996年奪取喀布爾,把當時的總統布爾漢努丁·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趕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