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CHR的國際律師薩吉-馬斯(Miriam Saage-Maaß)指出,在新疆棉花的生產方式明顯涉及強制勞動的情況下,仍然與該地生產者簽下採購契約的跨國企業,難道不算是教唆強制勞動?她告訴《南德意志報》(SZ):「我們把這個問題,交給司法體系去回答。」
Mehr zur Strafanzeige des @ECCHRBerlin wg der Geschäfte von #Textilunternehmen aus in #China. Der @GBA_b_BGH
— Anabel Bermejo (@abebermejo) September 5, 2021
soll untersuchen, ob die Firmen zur Versklavung von #Uiguren beigetragen haben.#bizhumanrights@rotekatze78 @LieferkettenG @BHRRC @Voe_Bloghttps://t.co/0QT6cKw2TQ
至於接下來事態會如何進展,則取決於聯邦檢察總長的決定;聯邦檢察總長在收到刑事告發後,將要判斷此案是否符合展開刑事調查的條件。
專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滿足「懷疑要素」
那麼本案究竟是否將立案呢?根據德國漢學教授安曉波(Björn Alpermann)的推論,維吾爾族人確實經常被強迫勞動,比方說在他們被從「再教育營」釋放後,往往會被「安排」到特定的工作崗位。安曉波長年在烏茲堡大學從事關於新疆問題的研究。
安曉波對《每日新聞》(Tagesschau)分析:「2017年年初開始的大規模逮捕行動中,危害人權的部分確實被詳加紀錄,且根據這些證據,實在做不出除了『被釋放的人被迫從事非自願性的工作』以外的結論。」此外,安曉波也認為,新疆當局為來自農村的維吾爾族人設計的推動就業計畫,事實上也是逼迫他們勞動。
在交給檢察總長的「刑事告發」中,被ECCHR直接點名的德國公司包含德國廉價連鎖超市「Lidl」。Lidl的供應商名單中,赫然包含3間位於新疆南部喀什地區的企業,有證據指出,其中至少2間曾雇用被中共當局關押在再教育營的民眾。
ECCHR的證據來自中國官方文件,該文件指出Lidl的新疆供應商雇用了119名「尚未找到工作的高中畢業生」,新疆專家安曉波說,「畢業生」是中國對「前再教育營關押者」的委婉說法。而另一間供應商則是參與「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的計畫,同樣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再就業」也是中國美化「強迫農村地區人口工作」的說法。
因此,安曉波認為,這兩間供應商在實際上究竟多大程度參與了「強迫勞動」,確實值得細細調查。
ECCHR:強制勞動涉及刑罪
根據《南德意志報》,Lidl對上述資訊表示高度重視,且明確譴責上述行為。Lidl將檢查「供應鏈中是否存在長期、系統性的人權迫害行為」,並且「必要時採取補救措施」。對於那3間位於新疆的供應商,Lidl則稱,早已在一年多前就與上述2間有嫌疑的供應商結束合作關係,剩下一間則只合作到6月底。
低價連鎖超市龍頭Aldi、高級時尚品牌Hugo Boss、快時尚服裝C&A等公司,也都被ECCHR「刑事告發」,根據《明鏡》(der Spiegel)報導,C&A與Aldi否認該指控,而Hugo Boss則是從「H&M抵制風波」延燒以來便對是否使用新疆棉閃爍其詞。
這些被ECCHR點名的企業,並非少數幾間「罪大惡極」的企業。事實上,根據《每日新聞》報導,目前並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德國企業在過去幾年與新疆供應商合作,因為並非所有企業都會公開自己的供應商名單。換言之,這5間企業之所以被「刑事告發」,只代表他們是與新疆供應商合作的跨國公司當中,曾公開此事的企業。
因此,ECCHR的核心目的並不是針對這5家企業,律師薩吉-馬斯(Miriam Saage-Maaß)說:「我們的第一目標,當然不是讓個別的經理受到審判。……我們推測,過去幾年有更多更多企業在該地區製造商品,或者使用該地區生產的棉花。」
她強調,這些企業必須承認,強制勞動並非只是道德問題,而是涉及最嚴重的刑事罪行,「這些企業必須捫心自問,他們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這個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