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者手握大權,多權力極大化,將權用到極致,但若不知謙挹,則易濫權妄行,難免遭致反彈。在權力的運用上,擁權者多剛猛行事,對在野者或弱勢者強攻予奪,極盡打壓能事,因之迭遭反撲。執政者如果將權力用到滿,而不知節制,但求貫徹己意到底,同時剛硬決絕,不尚柔和,不惜碰撞與衝突,則所引發的反噬與反擊必然疊加倍增。
全面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過去五年多,雖被蔡英文總統指示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但所奉行政道卻是將權力用滿,猶有不足,尚謀擴權;壓制在野政黨的生存空間與公民社會的意志表達,抑制唯恐不力,衝突在所不惜;在反中與親美的戰略堅持上,則路徑鮮明,趨於端極化。如此這般用權與行事,所引爆的衝突是巨大的,所釀生的損害是顯明的,所積累的民怨是深重的。
最近有三件大事正在考驗民進黨政府能否深明「天道忌滿」和「剛者易折」的政道,知所謙挹而善加自處。
第一件是台灣在美國的代表機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是否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據悉,更名建議已初步獲得白宮及國務院相關官員的支持。中國駐美大使館則堅決反對,表明反對美台之間有任何官方往來,敦促美方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美方尚未作最終決定,因為華府內部有官員擔心這種象徵式的姿態會導致美中關係更加緊張,而實際上的收效卻甚微;鑑於中方嚴詞警告,涉台問題不容挑戰中國底線,否則將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兩岸和平穩定,剛與習近平通過電話的拜登總統不能不審慎斟酌。如果蔡政府執意改名,不惜代價,則是否肇致「剛者易折」的後果,進一步激化兩岸關係,也把美國推向牆角,執政當局實應務實考量,深思熟慮。
第二件事是中正紀念堂改名問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日前公布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規畫以「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改造、移除園內威權象徵,包括移除前總統蔣介石銅像。蔣介石對台灣的有功有過,評價見仁見智,其厲行威權統治與損害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確鑿無疑,不容寬貸。但他強力反共使台灣免於赤化,推動土地改革造福農民,推展經濟建設改善民生,加上從大陸帶來資源與人才促進台灣各方面發展,也都是不容抹煞的貢獻。台灣至今仍有許多民眾對他敬愛有加,且將他視為中華民族傳承與族群情感依託的象徵,如果執意肅清對他尊崇的圖騰,並將傷害這群同胞的感情,所將招徠的怨恨與反擊也是無可避免的。執政者如能謙挹自持,不將權力用滿用盡,知所節制與包容,柔和善待先人與同胞,必可免除剛烈行動帶來的衝突與對立。
第三件事是新竹縣市的合併問題。依照目前法律,新竹縣市合併後總人口未達升格為直轄市標準,但不能再選連任的新竹市長林智堅與民進黨人士對縣市最近大聲喊話推動新竹成為第七都,民進黨為立法院總召柯建銘也表態要替他揚言量身打造《地制法》,下修直轄市人口標準,說「只是改個數字」。反對者咸認不能基於徇私動機因人修法,也有人認為若要縣市合併,是否應將同屬生活與經濟圈的苗栗納入?而且,縣市整併牽涉國土規劃與資源分配,這是國家大政,不該為特定政治人物與派系私利量身打造,堅決反對這種先射箭再畫靶的政治安排。更可議的是,林智堅又建議苗栗若要併入新竹,只要將頭份、竹南納入即可,置苗栗其他資源貧弱的鄉鎮於不顧,被批評暴露其投機取巧,機關算盡。以民進黨掌握立法院多數席次,修法易如反掌,但在一黨勝選與幫林智堅安排出路的思維下推動合併,形同鑽法律漏洞打破任期制,明顯濫用權力,製造政黨之間更大對立,也將招致竹苗許多民眾的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