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政治發展,是否需要地方自治?這個問題,正如同台灣的經濟發展,是否需要傳統產業?或台灣的文化發展,是否需要閩南文化?一樣,我們恐怕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學術或公共政策上之討論來爭辯。而是我們必須更認真地思考如此問題:如果台灣的政治發展,逐漸失去地方自治,可能產生什麼後果?正如同思考如果台灣的經濟活動,若傳統產業流失怠盡;若台灣的文化民情,漸漸遠離閩南文化之風,將會有什麼局面?
我個人並無法想像,若未來台灣的政治實務中,毫無地方自治運作餘地時,會是何等情景?但我可以理解,在沒有地方自治的國度裡,一模一樣的官僚體制之運作,從無偏鄉到都會、從港口到山城,住鄉下的人,將感受都會人生的擁擠與冷漠;而都在都市裡奔忙的人們,卻和鄉下的人一樣,必須自己承受生活上的種種不便。
我個人無想像沒有地方自治的台灣,人民的生活將會是何等的無趣無味,但我可以預測,在沒有實質地方自治的台灣,人民面對公共事務的一切時,都將必然感受到來自中央政府龐大官僚組織的不溫暖與無效率。
而現在的台灣,由於某些政黨之政治人物個人,對於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的方法,抱持某種特定偏好,因此,未來將有可能為解決某些社會問題,而將地方自治予以犠牲。
例如,行政院長賴清德於日前公開主張,為解決台灣現今非直轄市的縣市缺乏人才和財務困難之問題,因此,將著手修正現行行政區劃法,來達到平衡地方發展的目標。而其同黨立法委員與內政部官員為呼應賴院長之政策口號,亦紛紛對於未來台灣行政區劃之應如何如何,提出許多高見。個人認為,這些高見是否真能達到平衡地方發展的目標,吾人目前尚無可得知,但某些政高見中所隱藏的思惟,若形成政策之多數,乃至於成為政治上之正確,那麼對於地方自治,卻必然將給予致命的一擊。原因無他,當中央政府認為地方發展之問題,可以透過行政區劃之調整來實現時,地方自治便已經在中央政府的決策首長們所追求之政治正確中,成為所謂「地方發展不均」的真正理由。
國家之行政劃分,當面對地方自治時,首先必須慎重地思考一項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究竟是應透過行政區劃,來實現地方自治應有之社會發展功能;抑或是宜透過地方自治,來使行政區劃得以符合社會發展與政治現實之需求?
如果吾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透過行政區劃,可以實現地方自治之特定理想或功能,這個時候,行政區劃便成為中央政府實現特定公共政策之工具,而這樣的政策工具,就如同屠夫手握之屠刀,將台灣的各地方,按著自己的意念,予以或切或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