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筆者在此不想探討他們在獵取財富的棋局中和紅色權貴的恩恩怨怨,誰是誰的"棋子"或"棄子",也不想僅對中共的紅色權貴做一種道德的批判和譴責。既然這些紅色權貴能對國家財富進行肆意的收割,甚至這個國家的命脈事實上掌握在他們手上,那麼我們不妨把眼界放得更寬一點,直擊事物的本質:當習近平開始大力清理資本的時候,會打碎這個利益結構的"紅色賭盤"嗎?由此撬動的變局是否會成為中共的"車諾比時刻"?
所謂"紅色賭盤",無非就是紅色權貴利用權力來謀取不屬於自己的超量資本收益。現如今,做官是為了什麼?不單單是為權力,雖然在中國的體制下,權力本身確實會使一個人有服春藥般的成就感和榮耀感,但是,擁有權力更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獲取財富,假如做官不能輕易得到不義之財,相信許多人就不會削尖腦袋去官場鑽營。這是很現實的考慮。
腐敗是改革潤滑劑?
在"為何做官"這點上,現在和毛時代有很大不同。不是說毛時代沒有腐敗,但毛時代由於物質條件的匱乏,對官員群體的激勵是通過等級制來實現的,所以那時有最嚴格的等級,各等級之間涇渭分明,超越等級是不允許的。這當然也是一種腐敗,而且是一種制度性和系統性的腐敗。然而,等級制的一個特點就是某個官員只能享受他所屬的那個等級的特權和待遇,他不能有超越那個等級的格外福利。毛就用這套等級制,再加一套革命的意識形態話語,來維系官僚隊伍對政權的忠誠,以及實行統治。
但是,改革後這套做法不行了。先是革命的意識形態破產,官員的等級制雖然大體還保留著,可主要體現在省部級及以上階層,對廣大的中低層干部來說,所享受的特殊待遇的範圍和程度大大縮水。另外,官員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大眾對等級制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激勵官員和維系官員忠誠的辦法,也就變成了物質刺激,允許官員用權去謀利。改革初期的物質刺激是相對稀缺的商品,隨著物資的充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謀利的對象由稀缺商品變成了金錢本身。所以以權錢交易為形式的腐敗在官場大行其道。不過,錢畢竟太扎眼,而且易受查處,隨著各種要素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在權錢交易之外,其他的腐敗形式也發展起來,各顯神通,其中,金融和資本是每種腐敗都離不開的交易工具或者渠道。這在一段時間裡倒也推動了中國的改革,因為腐敗往往打著改革的旗號或者確實在改革中腐敗的機會也增多。有一階段,中國理論界為此發生了腐敗是改革潤滑劑的爭論。
為何官員"前腐後繼"?
"紅色賭盤"在江、胡時代已經成勢,當時市場流行幾大紅色家族各霸某個行業和領域的說法。可到底吃相難看難免引起公憤包括其他既得利益群體的不滿,在習上台後,不得不祭起反腐大旗。反腐滿足了公眾對建立一個公平干淨社會的期待,也給了習集中權力的正當性。盡管習的反腐帶有選擇性,但不能說他的反腐是假。根據此書透露,溫夫人就把通過段而獲得的持股收入悉數上交中共,換得免於刑事處分。這說明反腐觸及到了紅色權貴。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中共高層特別是廣大的官員群體不能獲得腐敗收益,長久而言,中共用什麼去驅動他們為政權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