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中國大陸片面宣告開通海峽中線以西原本M503航路的北上航道,及其分別連接廈門、福州及東山的航路。兩岸政府對此一事件發生迄今歷經月餘仍未解。很明顯的,臺灣蔡政府是想利用此一事件創造衝突,迫使對岸大陸方復談,以達成在沒有九二共識下,兩岸官方政府仍能溝通交流的企圖,但這樣的企圖和目的,大陸方豈有不知。我們提出的問題是,在此一事件下兩岸復談的可能性有多少?以及如何增加兩岸復談的可能性?對此二個核心問題,我們嘗試從談判理論的三個觀點來理解:
第一個觀點,是當雙方同時存某一不能容忍的問題或損失時,迫使雙方非共同坐下來談否則不能解決。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一觀點中,必須雙方都遭遇問題或損失,僅任一單方遭遇問題或損失,想談判都可能遭到對方否決。從此一觀點看來,M503衝突事件迄今未促成兩岸復談,顯然是大陸方未遭受到損失(或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使其沒有上談判桌的需要。最近,臺灣政府不核准臺商春節返臺的大陸東航、廈航班機的作為,可以視作對大陸方施加損失並迫使復談的一種作為,但現況看來並未具成效,反而有可能擴大臺灣單方的損失。因此,如何讓M503航路事件造成大陸方損失增加或成本擴大,是臺灣蔡政的策略性作為。
第二個觀點,是當雙方同時有獲利增加時,便會產生談判的誘因。這種觀點來自最佳替代方案(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 BATNA)的概念,因為談判可以產生比各自BATNA還好的結果,所以雙方可以坐下來談。以此M503航路事件來看,如果兩岸能坐下來談,因為兩岸航班對臺灣影響的比重較大,臺灣可藉由航班的調整,擴大臺灣的市場規模和範圍,毫無疑問地對臺灣單方面而言當能增加獲利。然而,對大陸方而言,卻不必然如此,還可能因臺灣單方面的國安要求,限制北上航班,反而限縮了大陸的市場規模和範圍。因此,以此談判觀點看來,除非讓大陸方有大幅擴大航班航線的設想和可能,否則想讓兩岸復談並不容易。
有別於前述二種經濟性的談判觀點,第三種觀點是一種價值談判的觀點,它強調的是談判可以滿足雙方的需求並改變雙方的價值認知,換言之,無法滿足雙方需求或不能改變雙方的認知,談判即刻終止。以此M503航路事件而言,臺灣方的需求是對航線(班)管理的尊重,而大陸方的需求是對航線(班)擁擠的體諒,截至目前為止,兩岸雙方都無法滿足對方的需求,堅持自我的認知也沒改變,故以此觀點看兩岸復談也不容易。值得一提的是,此觀點主張良好的關係,可以促成雙方坐下來談,以目前兩岸的冷和關係,可以印證此一觀點。換言之,提升兩岸友善關係才可促成兩岸復談,而非以兩岸復談來改善兩岸關係的倒果為因。
綜觀以上談判觀點的兩岸復談可能性,第一種的強調損人不利己的衝突競爭性觀點,我們不建議採用;第二種除了新增兩岸航權以外的議題,以擴大雙方獲益,否則不易達成;惟第三種觀點中,從更大的理想面向,強調滿足需求、改變認知以促成良好關係,應是目前兩岸雙方亟需的作為。不做如是改變,將如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言,兩岸將難跳脫持續僵持不惡化的均衡狀態。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