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常云,民進黨治下最好幹的工作,就是對外(包含兩岸與國際)領域。原因無他,「勝了就是勝,輸了還是勝。」
一個正常邏輯的國家,大眾應依據該國政府實際工作成果,來衡量這個政府的優劣。然而臺灣不同,在亡國感的操弄下,外交與外貿若政府做出成績,則發動大內宣,若政府作不出成績,則是「中國的錯」,危機感反而讓大家對中國大陸反感度增加,進而團結在民進黨周圍,到頭來還是民進黨勝。
存在著如此有利的外在局勢,也莫怪民進黨明明在今年2月大陸禁臺灣鳳梨進口事件中表現無能,卻衝了一波民調。如今大陸禁釋迦與蓮霧,又準備摩拳擦掌如法炮製了。
在9月19日的蔡英文臉書,總統嚴厲譴責了大陸停止進口臺灣蓮霧與釋迦,更強調因應今年2月的大陸停止臺灣鳳梨進口,政府做了很多努力,經過大家齊心協力後,1到8月的外銷量「扣除中國」後,還比去年同期增加566%。
是的,這是扣除中國大陸後的成長數字,政治人物常常有其取巧之處,蔡總統提扣除中國的數字,那就表示包含大陸進去,這數字就不能看了。
依據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站顯示,今年2到8月在重量方面,臺灣鳳梨全球共出口27,857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36.1%,而在產值方面,今年2到8月臺灣鳳梨全球出口價值共計35,619千美元,減少32%。
數據為證,今年2月大陸暫停進口臺灣鳳梨後,確實對臺灣鳳梨全球產值產生巨大影響,然而這又如何?民進黨政府早就操弄愛國心、亡國感,玩了一大波全民挺鳳梨秀,更結合AIT等駐臺外國代表機構挺鳳梨,給國人滿滿的國際相挺感,兩相對照又再一次證明大陸的「惡貫滿盈」。
經濟利益上農民是損失了,政治立場上民進黨卻賺飽飽了。
然而,問題總要找解決方案,民進黨政府操弄亡國感,罔顧農民生計的行為如此惡劣,我們該如何監督?傳統在野黨,尤其是國民黨的監督法,都是把這件事與兩岸關係的重要性,立刻作連結,大罵民進黨政府經營兩岸關係無能。
然而,眼下的時刻,我們不論道德對錯,只講「效果」,這種罵法對在野黨有沒有利?對臺灣人民有沒有利?
答案是沒有,每當我們提議將改善兩岸關係作為兩岸摩擦的解方,背後隱含的就是「在野黨相信大陸是理性、可溝通的政府」,而在大陸已被臺灣及西方國家污名化的大環境下,在野黨強調發展兩岸關係,等於又再一次讓自己陷入替大陸說話,是「中共同路人」的泥淖,進而給執政黨攻擊在野黨親中賣臺的機會,到頭來民進黨愛臺灣的形象再鞏固一次,這不正是對臺灣最有害的發展方向嗎?
戰略劣勢的時候,「避戰」也是可考慮的戰略,熟稔三國時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時,司馬懿避戰避到即使諸葛亮送女人衣服,譏諷他不敢戰,還是堅決不出,最終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筆者真心主張,藍營別老是如「膝反射」般遇兩岸經貿事件就罵民進黨,意思意思把這件事帶過去就好,戰略上的劣勢之地,真的不適合戀戰。時候長了,農民慘了,經濟下滑了,就是惡貫滿盈之日了。
當問題難解時,避免讓問題更惡化,有時更為重要。要不然,就發揮國民黨自命的「優勢」,去跟對岸講講話,幫農民一把?
*作者為網路媒體工作者,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