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專文:道德與功利,可以是朋友

2018-02-16 05:50

? 人氣

第二類勝利者傾向於「求道派」,他們往往會選擇對失敗者「網開一面」、「留有餘地」。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伊斯蘭世界的英雄、埃及埃宥比王朝的第一位蘇丹薩拉丁,他在率領阿拉伯人成功抗擊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令世人驚歎的「騎士精神」。當他的對手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的馬在戰場上摔倒在地,薩拉丁讓弟弟給他送去了兩匹好馬,甚至在他病倒時為其送去水果、派去醫生;當薩拉丁的伊斯蘭軍隊最終攻入耶路撒冷王國,與八十八年前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燒一棟房子,他甚至宣布釋放所有戰俘,讓異教徒們回家,不要一分贖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光榮屬於「求道派」

生活充滿競爭,卻有不同的「贏法」。有時候,輸了競爭卻贏了自己。而在雙方難分伯仲的實力較量中,若能贏得競爭固然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然而更重要的,或許是贏得尊重和友誼,贏得對手的心,贏得世人的感動,贏在「靈魂的卓越」。就像薩拉丁不僅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贏得了包括對手在內全世界人的景仰,他不僅被視為伊斯蘭教、阿拉伯世界的偉人,也被西方人尊為「騎士精神」的楷模。為了紀念這位浪漫的英雄,普魯士國王為大馬士革薩拉丁墓贈送了一座大理石棺。由此可見,「勝利」可能屬於勝負師,「光榮」卻一定屬於求道派,而長久的勝利和深入人心的光榮,最終必然同歸於求道派。

在圍棋上情況往往如此,被譽為「昭和棋聖」、「天下第一」的吳清源(日籍華人)就曾說:「一流棋士之間棋力之差是微不足道的。勝負的關鍵取決於精神上的修養如何。」大事相通,小事相似。另一位傳奇的英雄人物拿破崙必然也是認同這一觀點的,否則他不會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遠來看,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可見,人與人的高下最終還是取決於精神境界、人格修養、思想力量,而這種長久的勝利,只屬於那些在自我完善、自我昇華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登得更高的「求道者」,他們未曾懷抱野心,卻只是努力地超越自我……偶然間,一低頭,竟發現群星在腳下閃耀。

吳清源退休後,仍勤奮研究圍棋。圖片來源:吳佳澄提供「百年棋聖─吳清源大國手紀念特展,http://www.goseigen.com.tw/index.html
吳被譽為「昭和棋聖」、「天下第一」的吳清源(日籍華人)就曾說:「一流棋士之間棋力之差是微不足道的。勝負的關鍵取決於精神上的修養如何。」大事相通,小事相似。(「百年棋聖─吳清源大國手紀念特展」提供)

以上的道理也適用於「功利」與「道德」、「利」與「義」的競爭。「道德」若想扭轉當前與「功利」對峙下的敗局,若想獲得長久的勝利、重建內在的光榮,它只能走「求道派」的公平競爭之路。也就是說,「道德」不應為了自身的「勝利」而詆毀「金錢」、攻擊「物質」、貶低「功利」來標榜自己的清高、烘托自身的高尚。這樣的話,「道德」也就成了那個不擇手段的「勝負師」,也就走上了「惡意競爭」的可恥道路。「道德」若不求「公正」、只求「勝負」,也就背棄了自身與生俱來「求道」的使命、違逆了「善」的本質──然而,「不公正」、「不善」的「道德」還是「道德」嗎?

《好的孤獨》書封(東美出版提供)
好的孤獨》書封(東美出版提供)

*作者為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復旦大學副教授,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其教學風格與內容深受學生喜愛,她的課也被評為「我最喜歡的復旦課程」。本文選自作者《好的孤獨:復旦名師的課後哲思》〈道德與功利,可以是朋友〉章節(東美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