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有時我們會找一些人來取代父母親原本的功能,成為未來方向的指引。但卻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我們遇上一個人,心裡很欣賞他、想向他靠近,潛意識卻是妒羨他,所以不知不覺地透過學習,掠奪他身上的資產,把他當成標竿,最後取代了他的位置。面對指導者,是學習、還是模仿?
我認識她的時候,她正為和學姊之間的關係感到苦惱。學姊是帶她進公司的人、是她的第一個主管,更是她大學時候的直屬學姊,當年在校就是風雲人物,才華洋溢,畢業後進到大企業做行銷,沒幾年就晉升為主管。當她到公司面試時,學姊赫然在位,憑著校友情誼拉拔她進自己團隊。「以後就是自己人了,有事我會罩著妳。」上班第一天,學姊對她說。學姊果然沒有黃牛,悉心的指導讓她很快熟悉公司文化與工作流程,她也耐操肯學,終於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
工作滿週年那天,學姊帶整個團隊幫她慶祝,同事合資為她買了禮物,還有寫滿祝福的卡片。在飛舞的書寫中,她一眼認出角落裡學姊的字跡,上面寫著:「妳真是太棒了,比我想像中還要優秀。加油!我,就是妳的未來!」真是好大的口氣!她不禁望向學姊秀麗出眾的臉龐,像男人一樣海派的個性正到處找人乾杯划拳,身旁放著出差帶回來的名牌包,低調奢華卻透露出高收入的背景,側臉線條下藏著一條閃亮的頸鏈,和手上戒指同出自某定製品牌,是學姊剛被求婚成功的證明……。這就是她的未來嗎?一股複雜的感受梗在她心頭。
兩年後,婚後的學姊因生產休假兩個月。學姊請產假期間,她跳出來扛下原本只有學姊才會處理的工作,結果她表現青出於藍,客戶下了比以往更大的訂單,讓她繳出漂亮的成績單。等到學姊休假回來時,她已被晉升到和學姊同職級的主管位置,帶領一個直接向總經理報告的新創團隊。她還記得,離開原團隊那天,學姊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也不看她一眼。當她說起這段往事時,我注意到她手提的名牌包和身上的昂貴配件,心裡覺得有趣,她現在的樣子,不就是她口中所形容的學姊!
於是我突然有一種心理學式的聯想:我猜,她並不似外表般強悍,或許心裡還住著一個戰戰兢兢、無法肯定自己的小孩?因為越是無法自我肯定的人,越可能和親近的人陷入既學習又競爭的關係。聽到我的直白,她驚訝地點點頭,說出自己對學姊的複雜感受:一方面感謝學姊讓她進公司、又貼身指導,否則她怎麼會有今天的一切?另一方面又有些不服氣,難道這一切不就是靠她自己努力嗎?難道沒有學姊她就不會有今天?贏過強者是為了證明自己這種心情和心理學所說的「伊底帕斯情結」相關:指的是幼兒時期,我們為了生存,所產生一種與父母競爭、進而取代他的欲求,像是孩子偷搽媽媽的化妝品、將腳丫子裝進爸爸的皮鞋,都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