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一日,日本《共同社》傳出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向到訪的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表示,兩國關係處於改善狀態,將在看清政治局勢的同時,考慮放寬食品禁令。中方還主動提議成立工作小組,表態願著手開始動作。從福島到東京,中國禁止日本十個都縣生產的食品,是依「地區」管制最嚴格的第一名。
台灣採中國式標準封鎖核食
看到這則消息,對周邊關係有基本概念的人都知道,這一年台灣政治會有荒誕劇登場。國際政治講交情,也講人性裡的利益、利害關係。日本跟台灣、中國的政治關係,和食品進出口管制本來就有連動。目前台灣和中國一樣,是全世界對日本食品採「地區全封鎖制」唯二的兩個國家。台灣禁止的範圍稍微客氣一點,是從福島管到成田機場所在的千葉縣。
做生意在商言商,講究平等互惠、禮尚往來。台灣想和世界各國簽自由貿易協議(FTA),但因為感受到中國壓力,目前陷入停滯。日本和台灣經貿關係密切,互相是彼此第三、四大貿易夥伴。而且政治圈內的人都知道,安倍政府能承擔北京壓力,願意跟台北簽經貿夥伴協議(EPA)。
問題卡在台灣一直採取中國式標準,依地區封鎖日本五個縣市的所有產品,並且一路堅持到現在。對東京來說,這沒有平等互惠、在商言商,要人家怎麼禮尚往來跟台灣簽EPA還是FTA?
但在台灣,做生意平等互惠的原則被講成是「拿國民健康交換」,然後一群人憤慨說喪權辱國。如果真是這樣,跟日本長期關係緊張還有歷史恩怨的中國政府,今年元旦怎麼膽敢從本來世界最嚴,連東京都算核災區的封鎖標準,突然喪權辱國出賣十三億同胞健康?
現在更尷尬的是,一旦中國鬆綁,台灣立馬「站上火線」變成管制「日本核食」最強悍的國家。到時台灣跟世界方向相反,堅守一個「全球唯一」的標準。又或者不落人後、緊跟北京腳步,台灣也趕快編個工作組,來和日本喬放寬禁令。但這又像是中國「跟屁蟲」,不也是另一種「喪權辱國」?然後日本大概也看破台灣手腳,感受不到什麼平等互惠的善意。
日本提告南韓,對台手下留情
這就是為什麼駐日代表謝長廷會說,如果中國提前開放,對台灣來說「非常諷刺」。因為在國際看等於台灣「跟著大陸走,有一天大陸突然跑得比台灣快,或是突然退了,台灣就會發生非常尷尬、非常傷害的事情。」
目前世界各國對日本食品管制狀況,基本上歐盟在一步一步逐漸鬆綁;美國是採科學檢驗,日本市面不准流通的商品,華府就不允許進口;加拿大和澳洲、紐西蘭已經全面解禁。
不過台灣與眾不同的特色,不只在管制方向跟世界潮流不同,另外還有人主張福島的現況愈來愈惡化,所以「歐洲、中國正在加強限制」。一位政治幕僚看到這種說法跟我開玩笑說,前蘇聯出過車諾比事件、美國也發生過三哩島事故,按歷史經驗跟科學法則,輻射應該都是隨時間而遞減,不知道日本的輻射是哪裡跟別人不一樣,竟然可以愈久愈強。
周邊國家另一個清晰的對照組是南韓,首爾限制福島縣及東北等地的水產品不准進口,日本在磋商後談不攏,就不客氣送世貿組織(WTO)提起訴訟。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去年底裁決一審日本勝訴。這說明依世界貿易標準,目前採地區封殺而不是科學檢驗的方法,管制日本食品屬於違規;第二是日本不跟南韓囉嗦,站穩立場就提告讓你難看,但對台灣還顧慮我方感受,手下留情。
前總統馬英九在二○一六年交棒前才公開鬆口說:「台灣應該盡快開放日本福島核災五縣市的食品進口,因為日本在產地證明和輻射……食品檢查也都沒問題,不應該再禁止,避免日本覺得我國不合理。」但隔年十一月,台日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跟日台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在東京簽訂關務合作協定當天,國民黨智庫就發表「七成民眾不贊成開放福島核災區食品」民調,搭配立委質疑政府「出賣國人健康」。
這份民調當然不是當天生出來的,是早就做好等台日經貿會議那天「潑漆」用。其實在野黨不用做電訪,也不需要重發新聞稿,它的內容跟角度本來就已經設定好。倒是東京大學一份針對「心理」的調查很有意思,它問南韓、台灣、英、法、歐美等十國民眾對福島農產品的不安感受,結果台灣果然拔得頭籌以八一%居冠,南韓和中國都是六成多,歐美消費者的疑慮多數在二到五成之間。
汙染會隨時間加重的原因
這顯示台灣對食品安全疑慮的突出,超越國際普遍感受,台灣人對吃的不安感更難以理性溝通,以及食安心理黑洞是絕佳的勒索工具。從這個角度看,是台灣社會因食安心理釀成的政治核災,和語言擴散的輻射汙染,狀況才比福島的食品嚴重。更麻煩的是,因為這是集體心理出於恐懼地相信,所以不管是怪政府、怪日本、怪藍、怪綠,結果都是不安,這反而才是違反科學原理,所謂汙染會隨時間加重的原因。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