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財務危機背後的藍綠政治學

2015-01-10 10:35

? 人氣

高鐵財改案背後的藍綠政治學遠比檯面上的財務內容精采。(吳逸驊攝)

高鐵財改案背後的藍綠政治學遠比檯面上的財務內容精采。(吳逸驊攝)

高鐵財改案日前於立法院國民黨團會議中被以18比0否決而確定胎死腹中,高鐵最快可能於3月破產,交通部長葉匡時遭自家人打臉,隨即於傍晚發表辭職聲明辭去部長一職。造成今日結果,可說「一切都是政治造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民黨立委反對高鐵財改案最重要的理由是:「不願幫民進黨擦屁股」,並說「高鐵財改案非財務、交通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高鐵董事長范志強也於會後落寞地對媒體大吐苦水,「他們說這是政治問題,我沒有政治方面的專長,也沒有這方面興趣,我只能就財務回答。」

原先被認為是財務問題的高鐵財改案最後得到了一個政治的結果。然而,為什麼藍委會認為這是政治而非財務問題呢?因為儘管看起來都是財務問題,但牽涉到過去高鐵興建歷史即不能避免地成為了「政治問題」。

興建高鐵的提議始於1980年代,由於1993年高鐵興建計畫遭立法院刪除預算,最終決議交由民間興建,於是誕生了總投資高達5000億,有「世界最大BOT案」之稱的高鐵BOT案。

當時爭取高鐵BOT案的共有2組人馬,一為被視為在野力量的「台灣高鐵聯盟」,由大陸工程、富邦、長榮、東元及太電所組成,提出興建成本3259億元、政府「零出資」的方案;一為被視為國民黨力量的「中華高鐵聯盟」,由當時中華開發銀行董事長劉泰英主導,成員包括中華開發、榮工處、廣三集團、宏國集團、霖園集團、東帝士集團、中國鋼鐵、華新麗華等,提出興建成本5000億元,政府出資一半的方案。最終競標結果由台灣高鐵聯盟勝出,於1997年取得高鐵興建資格,交通部對於「政府不用花錢,就可蓋一條高速鐵路」的結果欣喜不已,卻不知道這是一連串災難的開端。

在社會大眾的眼中,高鐵乾淨、守時、高效率,儼然就是文明國家進步的表徵,除了遠高於台鐵的票價外幾乎無可挑剔,而每逢過年或連假時更是一位難求,「實在很難想像怎麼會破產?」

然而,看在學者的眼中高鐵卻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師大管理學院院長陳敦基便曾著文指出,高鐵當初選線與設站時以供給而非需求為考量,導致載客量不足,且高估民間企業承擔風險管控的能力,是先天不足;而在後天失調方面則因整體大環境改變,產業外移導致每日實際載客量僅不到10萬人左右,遠低於當初交通部招標時所估計的18萬人次。

當年高鐵董事長的殷琪遍尋國內上市公司為高鐵籌資都失敗,最後轉而向泛官股事業求援,而在2005年民進黨執政期間發行特別股,當時航發會便以每股9.3元購買高鐵特別股45億元,造成當時的交通部長林陵三遭到彈劾,泛公股變為持有36%股份的大股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