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奉行「高負債、高周轉」運作模式的中國恒大徘徊在違約邊緣。而另一個高負債擴張的典型—海航集團據悉已在破產重組的道路上「開始走出至暗時刻」。海航的今天就是恒大的明天?恒大危機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GDP?
去年8月,中國政府對房企亮出所謂「三條紅線」的融資監管政策。在這樣的背景下,負債約2萬億元人民幣的恒大走到了債務違約的邊緣。鑑於恒大債務規模之巨大,國際市場將其視為近期主要風險點,對中國可能上演「雷曼時刻」擔憂也隱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中國經濟學者沈凌認為,恒大事件標志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轉折點,也是中國治理高負債擴張模式的一個典型:
「房住不炒的口號已經提出三四年了,高層對於中國中長期發展的戰略定位已經不再是像以前那樣靠房地產推動,而是要依靠高科技。中國現在的軟肋是高科技。中國政府早已感到危機,不想再以房地產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而希望主動收縮,為此,首先要打擊的就是高負債企業。」
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的份額超過四分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近日向《巴隆周刊》(Barron's)表示,中國政府的目標是逐步讓房地產市場在在經濟中的份額從現在的29%降至15%或更低。
9月29日,中國《經濟日報》刊登題為「房地產調控不可輕言放鬆 政策主基調不應改變」的文章,強調「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政策主基調不應也不會改變。文章說,「房地產行業從舊有模式走到今天,已經到了痛下決心改變的時刻。如果再以高槓桿、高負債推進其發展,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個別房企和個別城市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不應該成為放鬆調控的理由。」
「海航重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在經濟學者沈凌看來,在政府多次警告企業需要降槓桿後,諸如萬科等企業意識到高負債的危險性,提出要「活下去」的目標,並開始降槓桿,而恒大卻成為了「典型的不聽話孩子的代表」。對於恒大今後的命運,沈凌指出:「海航也是高負債擴張的典型。現在,海航重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海航通過債轉股大幅降低有息負債並與飛機租賃商達成債務重組方案。《北京商報》日前報道稱,海航「開始走出至暗時刻」。
而在本周三(9月29日),恒大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向瀋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售盛京銀行17.5億股的非流通內資股,合計人民幣99.93億元。瀋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國企背景,股東包括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瀋陽當地的分支機構以及瀋陽市政府和遼寧省政府等。《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這是中國政府試圖幫助中國恒大解決部分財務問題的最新跡象。該報還援CreditSights的分析師的一份報告說:「我們認為這次股份出售將有助於中國恒大解決一些即將到期的負債,主要是對盛京銀行的欠款,但不足以完全解決該房地產巨頭的流動性緊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