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剛經歷一場競爭激烈的黨主席選戰,清理戰場發現,留給綠營可作武器的,不外乎張亞中貼給朱立倫的「美國線民」標籤,以及朱立倫回以顏色的「紅統」;如果真計較起來,尋求連任的江啟臣也備受「棄保」傷害,成為選票第三名,總體來說,選戰後的國民黨團結,要在見血見骨的基礎上重建,不能說不是艱辛的任務。
朱立倫雖勝選,但得票數並不出色,他的起手式雖說有北京賀電,以及藉由回電重申強調他的兩岸立場,他自己稱此舉是「國共共同決定」,相關各方或眼睛一亮,不過他的對手張亞中及其支持者,仍是未來國民黨面對明年地方大選的重要黨內勢力,國民黨的團結該從何開始呢?
張亞中應兌現萬人入黨
張亞中的簽署兩岸和平備忘錄主張,眾所皆知;不過,他首先應該兌現的,則是卅萬人入黨這項政治承諾。一來,不該因為敗選就對政見拒不認帳,二來,他的出發點不正是「孫文學校總校長」嗎?
總校長身分真正具有意義的,乃是針對「學生」,孫文學校過去有多少學生?則是迄今未見有人深究。如果張亞中果能如他所說,以「黨德」「黨魂」或「孫中山思想」這種形而上的意識型態,或伴以他擁有的便給口才、所謂大論述,號召年輕人入黨,或拜至他孫文學校門下,則張亞中理應受到國民黨新任主席朱立倫重視,禮遇為上卿,否則有什麼理由相信,張亞中一手構建的「和平」路徑能真實呈現呢?
檢視選戰期間,不要說張的論述有得到北京官方的任何背書支持,就連對岸的學者,也不見力挺,最多就是民間匿名的小粉紅們為之傾倒。換言之,張的和平論述迄今無法得到任何現實上的支撐。香港的事例倒是完全明白的反證,在此就不贅。
因此,不論張亞中的個人意願如何,他都不該是被授以「副主席」之類的名器,從事他自認最擅長的黨內兩岸論述,反而應該是檢視他真正有沒有接合台灣地氣,理解「民心」與「黨魂」差距,畢竟孫中山年代建立的是仿蘇聯的革命政黨,而今則是講民主的選舉機器。兩者之間最大鴻溝就是「時間」,時不我予。
不客氣地說,如果張亞中果能號召大批人士入黨,他孫文學校並不是剛開張,是不是早就做到了呢?
釋出善意讓江啓臣收割
刪Q罷免是朱立倫勝選後也揭示必須視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但這項工作必須釋出空間讓受傷的江啟臣操作和收割。
根據張亞中在媒體公開說,張和江兩人有次私下在高鐵上談話,江啟臣就親口表示他對黨內選舉還用到棄保,糟蹋同黨同志,始終耿耿,對此,雖無證據是朱立倫發動,但江啟臣主持黨務時的努力和能量,朱立倫必須藉由良機適時回饋,展現大度之外,也必須修補黨內人才的政治能量,刪Q既是江任內發動,應連同其後舉行的公投案,一併將光環榮耀授予江啟臣,如有責任則由朱自己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