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紀事本末》這本書的用途就是填補這個空白,盡可能採取最簡單、明晰的方式—編年紀事本末,沿著時間順序展示憲制演變的來龍去脈;與這條線索有關的事件才詳細記錄,否則予以忽視。因此,與大多數著作相反,本書忽略了大部分軍事行動,卻把具有因果關係的憲法鬥爭連貫起來。這種鬥爭決定了中國的命運,塑造了近代亞洲的結構,它比那些重要人物如何雄才大略或卑鄙無恥的記錄重要得多。
民國憲制問題分三階段 演變是辛亥以來各種憲法實驗的總結
粗略地說,民國憲制問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其一,辛亥以後各種建立憲制政體的藍圖。與某些說法相反,此時鬥爭各方(包括復辟者)無一反對立憲政體和國會權力。他們只是想把自己的憲制藍圖強加於人,即所謂爭奪法統。
其二,執政府廢除法統,廣州護法政府遂改組為黨國革命政府。由此,中國進入革命時期。與某些說法相反,此時的鬥爭各方無一反對革命——他們只是想把自己的革命路線圖強加於人。
其三,國民政府單方面結束訓政和行憲的行動導致了中國的長期內戰和分裂。此後,孫文的革命路線圖(從訓政到憲政)在他沒有考慮過的地方施行。從技術意義上講,這種憲制演變是辛亥以來各種憲法實驗的總結,同時使中國的權力對立變成了憲法性分歧。這種分歧將會牽動中國和東亞的深層結構,但本書敘事的時間段就在這裡結束了。(編按:書名紀事本末定在1911~1949,但作者述到1996中華民國總統直選,作為完成本土化與民主化的收章)
*作者為旅居美國的自由作家,在大眾史學及網路場域擁有巨大影響力,其學說被支持者稱為「阿姨學」。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八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