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議長,政策地位並不比立委更高
然而,游錫堃身為立法院長,對外代表國會,對内主持院會,不能介入黨派,超然立場,行使職權不出手則已,出手當屬「重量級意見」,這是對國會議長的基本尊重,舉例而言,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卸任前走下主席台質詢行政院長,留下「重量級質詢」紀錄,遺憾的是,不論兩岸政策或朝野和諧,蔡政府對他的「言者諄諄」,終究只是「聽者藐藐」;王金平也曾領銜提案生技產業發展條例,兩修之後,已經無人記得王金平是這個「重量級法案」的發動機;今年若三修通過,連條例名名稱都變了,就是一個全新的法案,舊案已經成為「法律的歷史紀錄」。
游錫堃是在出席宜蘭活動時,對高鐵延伸到宜蘭的選址提出批評意見,既不是在立法院的正式發言,也不是在黨政協調會上提出主張,他的訴說對象是宜蘭鄉親,簡單講,他已經把立法院長的身份壓到最低,不過,游錫堃走到哪都改變不了他做為現代國會議長的身份,交通部會不會因此改弦易轍,却還在未定之天。
游錫堃的主張,包括地方議長以降各級民代,都認為四城是幾個選擇中「最壞的一個」,地方建設當然要以地方人的意見為主,但以排除法刪除後,地方人就沒有其他爭執了嗎?顯然不是;而交通部改換選址地點的考量,亦非沒有道理,畢竟三鐵共構非同小可,不要說建物是否破壞景觀,僅僅是拆遷既有上百棟建物,就幾乎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務,以南鐵東移為例,迄今反迫遷抗議都不算畫上句點,對所有主張站設宜蘭市的地方人,包括游錫堃,誰能保證屆時土地徵收不會引爆抗爭?或者誰能拍胸脯負責溝通協調?
變更選址未經溝通,是白目
交通部最大的錯誤是,更換選址竟未經溝通,既未知會國民黨主政的宜蘭縣政府,也未協調民進黨籍的立法院長和立委,地方民代那就更是擱一邊,交通部有這樣的「膽氣」,只有兩個字能形容:白目。
英系代表號立委陳明文嗆聲:「若一個月內還在吵,王國材要下台。」純屬恐嚇,第一,一個月後內閣尚未改組,可能接近改組,不要說蘇貞昌懶得理,蔡英文總統大概都沒力氣管這檔子事;第二,地方沒有共識,最重要的,民進黨內沒有共識,就是不成熟的方案,硬推一個無共識方案,即使撤換王國材也擺平不了爭議,不如不推,否則不論選址在哪,都不能保證對選舉有利─如果民進黨真的介意選舉紅利。
游錫堃出手,焦頭爛額的蘇貞昌還有多少「餘力」硬頂?可以確定的是,再吵下去,這個「選舉紅包」,怕是要變成民進黨的「選戰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