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軍動用化學武器,血腥的霧社事件:《穿越福爾摩沙》選摘(2)

2021-10-25 05:10

? 人氣

透過《馬關條約》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福爾摩沙從五月八日(一八九七年)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透過《馬關條約》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福爾摩沙從五月八日(一八九七年)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的日本治台期間,法國媒體很少談到台灣,只是偶爾報導日本帝國在島上建立權威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法國評論者大都抱持支持日本帝國主義的立場,認為日本在台灣實行文明大業,就像法國在他們心目中以文明啟迪各個殖民地。另一些評論者在一九三○年代開始譴責日本對台灣的占領統治乃至整個殖民主義在根本上蘊含的束縛與暴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從中國透過《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法國《政治與文學辯論報》(Journal des débats politiques et littéraires)便在一八九五年七月八日報導了這個事件帶來的轉變。

根據來自福爾摩沙的情報,巡撫與統領部隊的大將軍決心在日本人抵達並占領福爾摩沙島時全力對抗。法國人對這位巡撫和這位大將軍已略有所知:前者是唐景崧,他曾在越南東京指揮一個軍團;後者則是劉永福,他曾在我國與中國交戰期間擔任黑旗軍將領。這兩人肯定勇武過人,並率領一批驍勇善戰、忠心耿耿的士兵,但他們手下的其他部隊成員都是一些從鄰近省分倉促雇用的苦力,面對日本人的進攻,想必無法招架。日本人似乎因此很快就得以入主福爾摩沙,旋即致力發展原本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一八九四年,福爾摩沙的進出口總額就已高達一二,六九五,○○○銀兩,海關稅收達一,○三四,○○○兩。由這些數字可見,對中國而言,將這個島嶼割讓給日本無疑是一項重大損失。

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之所以成立,目的是設法阻止日本奪取台灣,它曾向法國提出呼籲,提議法國在島上建立保護國。這個做法很可能是陳季同的主意,陳季同曾留學法國攻讀政治學,他參與台灣民主國成立宣言的起草工作,並擔任民主國外交部長。不過這個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正式成立的國家只在台北維持了幾天,然後日軍登陸,民主國以武裝反叛的形式在台南存續,直到十月分日本控制台灣全境為止。巴黎方面沒有真正聽到福爾摩沙對法國的呼籲,因而從來不曾回覆;沒有任何紀錄顯示法國當局在日本據台成為既定事實以前,有思考這個問題的時間。

一八九七年七月二十日的《政治與文學辯論報》針對日本政權在福爾摩沙的建立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做了詳細報導:

透過《馬關條約》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福爾摩沙從五月八日(一八九七年)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日期以前,居民必須在兩個選項之間做出抉擇:離開台灣,繼續當中國子民;或者經由繼續留在島上這個簡單事實,接受自己自此成為日本國的子民。五月頭幾天,總督發電報到東京,說明台灣島上的人民似乎不在乎國籍即將變更一事,到處顯得平靜祥和。其實他已經聽取過與此相反的看法,但他太晚明白那些看法的價值:五月八日凌晨三點,三千名中國人湧進台北附近的村鎮,並洗劫位於郊區的大稻埕,在那裡焚毀三十多棟房子。日本部隊接到警訊後火速採取行動,不過大部分的部隊被敵人的計謀欺騙,朝錯誤的方向前進,只有一支分遣隊被派往主要攻擊地點——大稻埕,而在日軍抵達時,叛軍早已大肆破壞。經過激烈戰鬥,攻擊者被擊退,現場留下一百多名死傷人員,並有二十多名叛軍成為日軍俘虜。裝備較佳、也更有紀律的日軍折損的人員很少,其中包括海門號戰艦的一名海軍上尉及七名水兵,當時戰艦停泊在港灣,決定派出幾艘小艇的人員前往支援。儘管中國人在早晨失利,但他們還是在當天下午五點就重新發動攻勢,不過再度遭日軍擊退。這兩場攻勢一共導致他們犧牲三百多個人。五月十四日原本還有人打算起義,不過這次當局事先採取壓制措施,有效防止造反行動發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