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冷叫做我的媽媽覺得我很冷」的問題不只反映在經濟上,話說目前的執政黨民主進步黨過去在野的時候,非常努力地搞「平權」,反映在原住民權利這個議題上,包括正名(以前黨國時代叫做山胞、山地同胞,甚至還有平地山胞這種怪詞)、增設原民會之類的政府組織,還有保護母語運動等等。民進黨對原住民這麼友善、這麼照顧原住民的尊嚴,想必會得到很高比率的原住民支持吧!
其實不然,去年舉辦的高雄市長補選,可以說是國民黨最惡夢的選戰之一,比起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獲得67萬1804張選票、占比達70.03%,國民黨的候選人李眉蓁僅獲24萬8478張選票、占比僅25.9%,重點是也不過一年多前,代表國民黨的韓國瑜才剛以15萬票的差距擊敗民進黨的陳其邁。但即使在國民黨慘敗成這樣的狀況下,依然在茂林、桃源、那瑪夏幾個原住民為主的區域獲得壓倒性勝利。
原住民用選票證明他們不需要民進黨給的各種尊嚴
滿足人的需求的多元才有意義,強制搞出來的多元人家根本不需要,就是浪費資源罷了。「有一種冷叫做我的媽媽覺得我很冷」最大的問題,不是那些需求不重要,而是人家未必需要,族語、正名、原民會或許原住民不會不要,但顯然他們更需要的是其他東西。舉最近很紅的立委陳柏惟為例,他的母語並不是台語,但政治路上他需要台語,他努力學了,也成功借此在政界闖出一片天。假設今天政府以多元價值的名目,強迫陳柏惟學習他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真正母語蘇州話,對他真的有什麼益處嗎?
題外話,事實上在台灣,真的很少聽過有外省籍的人抗議學校社會不教他們的母語,包括陳柏惟這種整天怕台灣人不會閩南語、原住民不會自己族語的外省偏綠政治人物,似乎從來不怕自己的母語在台灣失傳。
別以為外省人的母語都是國語,還是有很多外省家庭用廣東話、用蘇州話、用山東話(筆者就有小學同學家裡面都用山東話溝通的,和我們這些去玩的小朋友溝通才切換成國語)等等中國各地方言溝通,而他們的母語就是那些各地方言,而這些方言的使用人口,恐怕不比各地原住民的族語來得少。
同樣的,站在感性面我們可以說母語好重要維持多元的語言環境好重要,但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對於經濟弱勢的原住民來說,剝奪他們學習更共通語言讓他們可以進入更多地方競爭的機會,例如國語、例如英語,而強迫他們花那個時間去學習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只能拿來嘴「不忘本」的族語,減少人家靠自身努力逃出困境的機會,人家不吐你口水已經是有禮貌了,還期待人家投票給你哩。(事實上這種提供人家不需要的供給,被拒絕還痛罵對方不知覺醒、愛當奴才的人還真不少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