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性質勿過度反應
有分析人士認為,解放軍對台灣的軍事活動還是以象徵性質居多,重要的是美國不要過度反應。
華盛頓智庫防衛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研究員迪佩特里斯(Daniel DePetris)說,中國軍機侵擾台灣雖然令人警覺,但那隻是「象徵性的展示」,華盛頓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過度反應,並假定中國正在下令發動全面軍事行動的邊緣。
迪佩特里斯星期三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台》(NBC News)的分析中指出,儘管這幾天中國在台灣附近的戰機數量比以往多,但這些飛行本身就是北京用來展現軍力,並發出訊號的演習,而不是為立即發動進攻進行的準備。他說,雖然以武力迫使台灣與中國統一與美國的政策相反,但「美國必須慎重確保它不會涉入與中國的激烈戰爭中。」
為解放軍實戰做準備
不過費舍爾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這些演習對樹立解放軍的戰時信心有非常重要。空中演習在白天和夜晚都進行,他們正在走向一個24小時的行動時程,最後,也將會與大型海軍演習和飛彈部隊配合行動。」
雖然全都是為了恫嚇所作的設計,但費舍爾說,次要的目的就是增加解放軍為實戰做準備的信心,而台灣國防部長也已經說過,中國解放軍2025年將具備對台灣發動攻擊的能力。
至於美國和其他國家是否能採取一些步驟來使情況降溫,費舍爾說,唯一被驗證過、能讓解放軍退卻的做法,就是確保台灣擁有各種能力來擊潰解放軍的入侵,他會支持美國在2024年前提供台灣1000枚遠程飛彈,台灣自己也在生產遠程飛彈,「美國應該承諾將協助台灣達到平衡」。
攻打台灣的後果
如果台灣能在2024年擁有1000枚遠程飛彈,費舍爾認為,中國可能就比較不會在2025年入侵台灣,「而且這也是一個非常便宜的方式來避免戰爭,它可能導致數百萬人喪生、製造數百萬難民,迫使全球對中國人民進行封鎖。」他說,如果解放軍攻擊台灣,中國人民將在黑暗中忍受飢餓,這是美國應該明確告訴中國的信息。
對於蘇利文與楊潔篪的會談,費舍爾也不認為結果令人鼓舞。他說,從新華社的報導可以看到,拜登政府還是走過去被稱為與中國接觸的老路,「基本上就是美國什麼都不做,中國卻可以威脅和暴怒」,他認為中國或許得到錯誤的信息,或許是時候美國派一個能更有效傳遞信息的人去告訴中國,「一旦攻打台灣將導致中國人在黑暗中餓肚子。」
對於解放軍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軍機激增,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實力項目主任林碧瑩(Bonnie Li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要表達對那些被它視為是傾向台獨的活動、以及對那些被它認為是在干涉中國內政的國家表達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