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減碳跟金融業沒關係?金管會胡則華:歐盟將徵碳關稅,企業更重視永續金融

2021-10-13 15:38

? 人氣

金融業一旦折算投、融資客戶的排碳量,額度將會暴增,有賴永續金融給予誘因加以調整。(示意圖/取自pixabay)

金融業一旦折算投、融資客戶的排碳量,額度將會暴增,有賴永續金融給予誘因加以調整。(示意圖/取自pixabay)

2021年進入第四季,回顧今年,氣候變遷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義大利西西里島出現48.8度氣溫、刷新歐洲紀錄;此外,南非、土耳其和法國等國陸續發生森林大火,也讓人回想起去(2020年)澳洲那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至於在台灣,上半年出現7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旱災,更是讓中部地區民眾飽嚐缺水之苦。一連串自然災害,無不讓人警惕氣候變遷帶來的重大衝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1年4月,南非桌山(Table Mountain)大火,火勢延燒開普敦(Cape Town)市區(AP)
2021年4月,南非桌山(Table Mountain)大火,火勢延燒開普敦(Cape Town)市區(AP)

當環境巨變與自然災害頻傳,各國陸續推出因應措施,勢必將翻轉經濟結構。經濟部研究示警,歐盟立下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預定自2026年起對248項產品課徵碳關稅;當中,我國現有生產的項目就有212項,其中以鋼鐵製品為主。可想而知,碳關稅一旦開徵,對我國重工業勢必有相當衝擊。

歐盟碳關稅勢將衝擊台灣出口

其實先前在2015年時,我國已經公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定將於205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至2005年(以下稱為基準年)排放量 50%以下。依照政府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規劃,自2021至2025年的碳排放量將比基準年減少10%,並設定2030年較基準年減少20%的目標;這,便是整個台灣經濟裡的六大部門(包括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環境部門)要共同分攤的目標。金融業自然也被納入其中。

在台灣節能減碳的大趨勢裡,企業界都將把碳費用化、成本化,金融業身為資金出入往來的門戶,應該扮演何種導入「永續金融」理念,角色?又將如何協助各級產業落實減碳?為了去(2020)年金管會制定公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透過授信、投資、資本市場籌資和人才培育等8大面向,促成公部門與民營企業合作,達成減碳與永續發展的正面目標。

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則華指出,金管會與環保署正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積極研擬比照歐盟分類、訂出適用台灣產業現狀的永續分類基準,預計年底公告;在這份基準中,首先將列明不動產及建築業,運輸和製造業等三大產業的永續指標,此外對於金融業授信、投資和發行商品的「綠色」字面意義也將有明確規範。

胡華分析,金融業屬於第二類間接排放,並非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以現有每1度電約排碳0.55公斤為例,國內金融業在2016年至2020年間,實際減少排放二氧化碳達6.74萬噸,相當於16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規模。雖然初見成效,不過胡則華提醒:「第一、第二類排碳依照規定須完整揭露,但你知道嗎?第三類才是最常見的排碳行為!」胡則華解釋,第三類排碳指的是創造價值過程中,其他環節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例如員工搭飛機出差時航空燃油、住宿旅館期間的排碳,以及購買辦公設備使用到最後報廢的排碳都算」,胡則華強調,這種來自運輸過程,供應商及客戶買賣所需以及廢棄物處理環節的排碳,其實占整體排碳65%至90%;以銀行業者為例,未來若將投、融資對象的排碳量依照持股、借款比率折算,屆時銀行即便本身排碳不多,但因為業務往來,仍將衍生相當可觀的碳排放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