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長李應元舆環保團體今(13)天上午共同推出「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為了達到「無塑海洋」的目標,環保署提出塑膠製品減量的具體時程,宣布「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指出將在2020年起內用飲品不得提供塑膠吸管,2030年全面禁用包括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等一次用塑膠製品。
淨灘發現塑料廢物多 限塑政策護海洋生態
塑膠製品使海洋汙染日益嚴重,環保署去年7月與環保團體共同成立「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6個月來政府與民間的密集討論,今天提出「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參與海廢平台的環保團體包括海洋公民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湧工作室、綠色和平、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環境資訊協會等8個民間團體。
慈心基金會陳立信指出,在歷次海洋淨灘行動中發現,塑膠袋、免洗餐具、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是數量最多的污染海洋垃圾,因此規劃擴大限用、管制。而這次公布的治理行動方案第一版,也提出源頭減量、預防與移除、研究調查、擴大合作參與四個面向,合計提出了34項行動建議。
四項塑膠製品2025付費使用 2030全面禁用 塑膠吸管管制明年先上路
而環保署也針對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塑膠吸管等四大項塑膠製品,提出具體的限用時程。2020年起,提袋將再擴大限用範圍,所有開立發票的商店都將納管;餐飲店消費者內用時不能提供一次免洗餐具與塑膠吸管;外帶飲料杯自備優惠再強化。2025年則是四項都「全面限用」、不得免費提供,而是需付費購買,以價制量;2030年四項「全面禁用」,完全不得提供。
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塑膠吸管因為是新的管制項目,管制時程將會提前,2019年起一定規模以上的餐飲店內用飲品將不得提供塑膠吸管,2020年則是擴及所有餐飲業者。李應元指出,台灣可能將是首個對塑膠吸管進行管制的國家,目前有聽說某些城市已開始限用,「但還沒有以全國為範圍的例子」,李應元認為,改用不鏽鋼等其他材質、或使用可食性材質的吸管、或是直接喝不用吸管,都是可改採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