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洋國、歐亞國與東亞國將冷戰再度推上了新的高潮,這回多了網路科技。
網際網路的出現與普及,一度吸引了許多尋求自由與開放的人民,讓這個極權與謊言的世界出現了縫隙,且因為它盤活了經濟,各國也捨不得斷然禁用。但隨著3大國都熟悉了網路超限戰,結合內宣、外宣的傳統藝能,練出了各種認知作戰的方法與組織,人民與輿情又重新被引導回了信息繭房裡,繼續接受黨和國家的灌輸。
在網路還比較開放的那些年裡,曾有一個卑微的問題對真理部提出了嚴竣的挑戰:難道,任何一點關於黨和國家的負面信息與社會批判,都是出自別有用心的歹徒,都是受到海外敵對勢力的指使與操控嗎?
長久以來,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將提出問題的人扣上帽子解決掉,這一招百試不爽。但有網路以後,因為絕大多數人對此都對此心知肚明,並且負責執行的官僚和宣傳機構也愈來愈偷懶,手段愈來愈粗糙了,於是民間陰陽怪氣的諷刺言論也愈來愈多。
雖然那些諷刺都是在其他2國的資本支持下來巔覆我國的,我國也在對其他2國做同樣的事,但這樣互相拆台,畢竟不是辦法,有可能到最後大家都沒得玩。所以有識之士都考慮到了,需要為此慣行政術作一次理論和哲學的升級。
於是出台了以「客觀效果」覆蓋「主觀意圖」的理論。
客觀效果主義:塑造「給境外勢力遞槍」的言行
大意是這樣的:不論你的主觀意圖是單純的為誰發聲還是別有用心,只要你的發言,只要你反映的情況,可以被敵對勢力拿來對我國發動政治進攻,那麼我們就可以認定你的言行具有「給境外勢力遞槍」的客觀效果,就可以且必須定罪。
這個「客觀效果主義」很快得到3大國一致的體制化實行。但光是這樣還不太夠,因為如果這樣無限上綱下去,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在給境外勢力遞槍;你一個完全合乎主旋律、完全忠誠得體的表態,也可以被說成是敵方的反串,反諷你國的國民只能如此表態,何其可憐。這就也是給敵國遞槍。
所以定罪還需要一些實據。實據是這則笑話的變體:「當某國說你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
改一下:「當老大哥說你有拿邪惡資本黑錢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
不通是吧?再改:「只要我們可以證明你有拿人家錢,你就罪證確鑿了。」
這樣還是不夠。依據「客觀效果主義」再改:「只要你的言論有可能拿到黑錢,你就有罪。」
那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3大國都公開宣稱,撥款數百億成立專項基金,支持其他2國境內追求公義、反應真相的人民與言論。
他們真的成立了,也真的樹了一些樣板,給了一些錢。沒有人知道具體有多少不是間諜反串的人真正經由這條途徑拿到錢,但大家從此都可以邏輯完洽地防堵、治理反動言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