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9月19日宣布由於台灣釋迦(主要為鳳梨釋迦)和蓮霧多次檢出介殼蟲,因而暫停進口,截至10月中仍未恢復進口。而距離鳳梨釋迦盛產季節僅剩1.5個月,農民生計頓時面臨考驗。
1.5個月是個尷尬的時間,一方面它時間短到難以因應,難以替這麼大量的鳳梨釋迦安排出路。另一方面在現在訊息極快,一下子新的新聞就洗掉舊的新聞的,1.5個月又長到足以讓國人失去力挺熱情。
在這樣嚴峻的情勢下,各級政府與民間只能盡力而為,不論是外銷或內需市場,都要把2021年底這批產量盡可能銷出去,之後學到教訓,該減產的減產,該改善的對外關係──兩岸關係盡可能改善,爭取早日恢復進口,並且持續耕耘其他國家市場,確保其他國家市場能年年持續成長。
銷往國外 冷鏈運輸成挑戰
目前,農委會承諾1年要達成外銷至大陸以外地區之鳳梨釋迦增至5000噸,目標可謂非常宏大,但執行上恐沒這麼容易達成。依據9月23日上下游網站的分析報導,該網站記者問了許多經營不同國際水果市場的貿易業者,目前整體局勢處於「北美太遠,運過去售價太高。鄰近市場有機會,但擔心量多價崩,也擔心冷鏈配不上傷害水果品質」的狀態。
既然外銷面對的是這些問題,那就一個一個來解決,運費部分,台東縣府一直有在做補貼,今年初因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船運運費大增,台東縣政府第一時間就宣布加碼補助外銷運費,26天共補助了1960公噸鳳梨釋迦。然而面對大陸禁止進口,這樣的新阻礙所造成的沉重運費壓力,地方政府仍力有未逮,需要中央給予更大實質資源幫助。
冷鏈系統是外銷非常重要的環境,特別現在想出口的國家與地區,多半距離台灣較台灣距離大陸的距離為遠,保存更是難度大增。今年3月,台東縣府成功與農會、海運及空調業者攜手開發冷鏈保存技術,讓10噸鳳梨釋迦一路「睡眠保鮮」送到杜拜,獲不錯銷售成績,即表示以冷鏈方式推動出口具一定可行性。然而冷鏈最大的問題就是「很貴」,台東縣長饒慶鈴就在臉書疾呼,說光是台東地區農會冷鏈包裝集貨場投資金額就超過1億元,希望中央增加補助各農會冷鏈設備。
中央地方一起努力 強化、推廣內銷
除了外銷外,強化內需銷路一樣也是政府要加強做的,這一點目前台東縣府與全家、全聯、及家樂福擬定初步合作展銷計畫,預計從第4季開始將釋迦上架至連鎖超商及賣場,也至新北、台北及台中等縣市加強行銷。然而有通路也得要賣得出去,如何在媒體關注度降低之情況下,透過行銷資源的運用,增加國人購買量,就需要政府與國人,特別是中央的補助與推廣了。
筆者不會說「危機就是轉機」這樣好聽的話,只盼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民間能一同努力,把大陸禁止進口的傷害降到最低。畢竟,經濟是台灣社會發展的根本。
*作者為業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