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法潮》打開社會安全網─疫情之下的弱勢關懷

2021-10-23 05:30

? 人氣

一直以來,移工的居住環境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理想的狀況是4人一室,但雇主們在平日就沒有落實,疫情期間更容易因群聚而提高染疫風險。(中央社、報導者陳曉威、楊子磊)

一直以來,移工的居住環境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理想的狀況是4人一室,但雇主們在平日就沒有落實,疫情期間更容易因群聚而提高染疫風險。(中央社、報導者陳曉威、楊子磊)

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將對抗疫情的解方寄託於疫苗施打。疫苗搶奪下,國力強弱高下立判。但世人也明白,只有施打疫苗越普遍,對疫情控制才有利,讓全世界公平獲取疫苗的平台COVAX應運而生。保護弱勢就是保護社會、當然也保護了自己。在台灣,疫情之下的弱勢族群如何求生,有哪些資源支撐他們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10629-2021年5月中旬,萬華爆出疫情,源頭指向萬華區茶室,這裡瞬間從活色生香的老城區淪為國人眼中的「毒窟」。(中央社、報導者陳曉威、楊子磊)
2021年5月中旬,萬華爆出疫情,源頭指向萬華區茶室,這裡瞬間從活色生香的老城區淪為國人眼中的「毒窟」。(中央社、報導者陳曉威、楊子磊∕在野法潮提供)

2021年5月中旬,萬華地區爆出疫情,源頭指向防疫期間最不該發生的「人與人的連結」,萬華從活色生香的老城區淪為國人眼中的「毒窟」。

「我們對於性工作者的處境不是不能理解,但防疫是每個人的責任,為了自己要賺錢讓疫情擴大,這……這難怪社會沒辦法同情啊!」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主任蕭怡婷顯然不認同這種說法。她堅持探詢「孰令至此?」而且她更加在意的是太多人以道德高度看待性工作者、更何況是在防疫這頂大帽子底下,原本就不見容於社會的性工作者只能變得更加弱勢。

用道德還是人權角度聆聽疫情下的悲歌?

1997年台北市政府下令廢娼,目的是為端正風序良俗,但多年來,性工作者由明轉暗,這行業並沒有消失,反而變得無法可管、同時把這群「姊妹」逼進更黑暗的角落。日日春在台北市政府廢公娼後連續追蹤了10年,發現有7成公娼轉私娼,酗酒、嗑藥、以債養債、乃至自殺身亡的案件也有所聞。

萬華阿公店造成防疫破口,性工作者承受罵名,蕭怡婷無奈地表示,其實多數性工作者的公衛意識較一般人高,畢竟她們必須在良好的衛生狀況下才能工作。新冠肺炎從去年就在全球大流行,性工作者一開始就擔心,萬一台灣也淪陷,她們的生計就會中斷,所以接客之前,都會詢問客人是否有旅遊史接觸史等,但是客人是否願意誠實告知或者已經染疫而不自知,對她們而言都是極大的風險,她們自然是謹慎的。「終究疫情還是爆發了,客人不敢上門,她們的收入中斷,疫情拖得越久,她們的經濟壓力就越大。」有位60歲的阿嬤就為了10萬元,向地下錢莊借錢,無力還債下被迫運毒;在6月時,還傳出有小姐跳樓輕生的憾事。

蕭怡婷主任痛心地指出,疫情下,許多行業遭到重創,政府也祭出各種紓困方案予以協助,然而,性產業並不合法,沒有任何紓困方案或管道可以適用。於是有姐妹私下接客,或轉戰中南部。如此一來,自己和客人都要承擔更大的染疫風險。相信這是整個社會所不樂見的。

居住正義牽動防疫能否成功

萬華除了有性工作者,還有一群無家可歸的街友,不只暴露於染疫風險中,更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播者。聚焦關注無家者的芒草心協會(下稱芒草心),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便觀察到,民眾搶購物資風潮再起,該協會秘書長李盈姿說,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庇護所裡的住民物資是否充裕;此外也擔心他們為了採買物資一直往外跑,而增加了染疫的風險。因此第一件事就是物資補給,確保食物和民生用品供應無虞,接下來則是防疫的衛教工作,並提供住民每天至少一片口罩和隨身攜帶酒精,確保個人防護。「安頓好據點之後,我們工作人員也開始分流上班,因為現場還是需要有人進行服務或收發物資,我們擔心萬一有人確診,整個工作都要停頓,所以我們也進行了人員分流。」李盈姿秘書長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