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境德觀點:台灣太空產業突破國際多邊打壓之道

2021-10-23 07:00

? 人氣

2021年7月20日,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上太空。(資料照,美聯社)

2021年7月20日,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上太空。(資料照,美聯社)

眾所皆知全球兩位首富馬斯克(Elon Musk)及貝佐斯(Jeff Bezos)近年爭取NASA商用登月艇計畫,日本豐田(TOYOTA)及美國通用汽車(GM)公司陸續公布載人登月車設計概念。日本Sony等國際大廠要求日本政府制定相關策略來搶得商業月球探索之商機。甚至美中俄等太空強權的建立長期月球基地策略目標,全球太空產業進入了新一波太空掏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筆者於2018年底開始,便開始向台灣相關單位、智庫及重要人士提醒商業月球探索對於台灣推動區域和平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供部會及私人企業,聯合國經驗及相關策略布局。

先前向相關單位之長官及專業人士分析,全球太空產業因為商業火箭公司的技術突破、低軌道通訊商機逐漸成熟加上越來越多國家發布月球資源探索計畫,太空產業結構快速改變,未來太空產業除了有機會創造商機之新藍海,更有機會透過太空特殊地緣性,突破現有國際慣例,替台灣創造新國際空間,成為主動維持全球區域和平之關鍵少數。

特斯拉創辦人兼CEO馬斯克。(美聯社)
特斯拉創辦人兼CEO馬斯克對於太空計畫情有獨鍾。(資料照,美聯社)

感謝幾位將個人得失及發展前途置於身後的太空領域專業人士的推動,讓台灣稍微開始重視太空產業。唯台人心態多保守,驅使台灣太空產業策過於封閉,策略只著重3至5年之眼前利益,並無長期之戰略布局。導致台灣的太空產業除了聚焦低軌道通訊/衛星之短期商機外,其他如商用火箭等具有策略意義之領域,除了無法凝聚朝野支持外,也面臨國際多邊打壓之惡性循環。

多年來筆者在產官學界之間提倡透過商業登月領域,並借助聯合國相關單位之法務缺口,來營造台灣太空產業的策略空間。台灣確實具有國際間獨一無二之法律位階,來執行商用登月。而火箭領域之相關技術也可透過商業登月計畫來做策略包裝,迴避國際政治的多邊打壓,進而成為維持全球區域和平之推動者。

只是這樣的契機隨著時間而流逝,希望各位長官先進及同胞們,務必跳脫原本官僚體系之侷限思維,為我們的後代奠定30年太空產業發展戰略,創造產業發展及國際空間之優勢。

而啟動這樣的優勢,若是由太空中心執行可能只需要70萬美元,若是委外執行可能只需要4年共600萬美元。此外,與金額龐大的國家級登月計畫相比,某聯合國NGO組織正在招募能提供低成本的月球相機鏡頭模組的合作單位。相信這數字及資訊可能超乎各位的想像。

希望幾年來的苦口婆心能喚大家的注意及重視。在日本企業如Sony等國際大廠聯合要求日本政府重視月球商機的同時,還是不想放棄一絲的希望,在產官學界中磋商,以期協助相關單位掌握先機。希望在茲念茲的故鄉台灣,能透過太空產業策略突破國際多邊打壓,為這土地上的人民,開創繁榮祥和的未來,讓台灣成為照亮全球民主和平的一盞明燈。

*作者為德國ANASDA工程顧問公司,商業登月探索計畫的計畫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