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是中國,它是將升溫限制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C的關鍵,因為它不僅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國內煤炭生產國和全球最大的燃煤電廠融資國。
這三個國家都曾承諾採取行動遏止氣候變遷,專家認為它們顯然需要做得更多。《華郵》本週一項調查發現,莫斯科承諾限制甲烷排放的成效不彰;博索納羅今年春天表示將在2030年終止砍伐雨林活動,但是上個月森林砍伐面積卻變多了。
習近平上個月在聯合國大會上透過影片表示,中國將不再資助其他國家建設燃煤電廠,這雖然代表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轉向綠色低碳能源,但仍不能小覷中國的煤炭消耗量。據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估計,去年中國新建的煤炭裝機容量是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總和的三倍之多,相當於「每週新建一座以上的大型燃煤電廠」。
COP26已表態不接受國家代表透過視訊參加會議,據報導「這是一場實體會議,參與者須親自到場。」G20則很可能允許嘉賓視訊連線。
全球需要一個真正帶領大家的氣候領袖
全世界正站在氣候災難的懸崖邊。聯合國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8月發布報告指出,就算世界各國今天就做到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30年代,全球均溫上升幅度仍將突破攝氏1.5°C門檻(與19世紀晚期相比),我們將進入一個越來越炎熱的世界。該報告也證實,人類活動產生碳排放「明確」造成的後果包含讓地球發燒、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科學不會說謊,也不會告訴我們該做什麼才能解決問題,但它能透過數據確實讓我們了解了問題在哪裡,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需要做什麼。正如IPCC聯合主席史基(Jim Skea)所說:「在化學和物理定律的範圍內,(總有一天)將升溫限制在1.5°C是可能的,但達成之前需要前所未有的改變。」
所以通貝里透過《衛報》喊話「還有希望」,要想讓Cop26取得成功,需要很多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誠實、團結和勇氣,「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我們仍然可以扭轉這種局面。如果我們準備好改變,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通貝里呼籲所有大人都動起來,全球在這個節骨眼真正需要的是,一家主要電視台或主流報章媒體、一個全球氣候領導人或一個願意帶領改變的高收入國家,決定誠實地將氣候危機真正視為危機,然後根據科學採取勇敢的行動,要求以什麼樣的速度和規模減排,使一切都可以朝著行動、希望與治癒地球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