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在許多內政議題上互不相讓,激烈廝殺。但對中國議題的態度卻逐漸趨同。
本周,美國參議員外交委員會通過《南海與東海制裁法案》(South China Sea and East China Sea Sanctions Act),再次劍指中國,但成效如何引發討論。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中心」(GTI)資深研究員張倚維向BBC中文分析稱,美國和其他盟國在南海等等頻繁的航行自由過境,並未打擊到北京在印太區域的擴張主義戰略。她解釋,以過往美國以前對包括香港或新疆人權侵犯的制裁,沒有改變中國在相關區域的行為:「事實上,北京沒有被該區域更顯著的國際軍事力量展示被嚇阻。」
該提案在外交委員會通過後,尚需經過參眾兩院和總統簽署後才能成為法律。
目前為止,北京尚未對此事作出官方回應,但早前曾指該議案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凖則。
新制裁法案
在美中對峙的情勢下,南海一直是美國亞洲戰略的重點區域。
由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 又稱盧比歐)與民主黨籍參議員卡定(Ben Cardin)共同提出的跨黨派法案,要求美國總統在法案生效60天後,制裁涉入南海、東海填海造島或危害區域和平穩定的中國人士。
法案提及,參與中國在該區域填海造礁、移動通信服務基站建設、電力或民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基建項目,或持續提供協助的任何中國個人,都在制裁範圍內。「任何參與北京侵略性地(aggressively)推動其在南海和東海的海洋和領土主張的中國個人和實體,將被制裁。」
法案對制裁措施進行了具體描述,要求美國總統在法案生效60天後,制裁涉入南海、東海填海造島或危害區域和平穩定的中國人士,並授權總統動用包括凍結在美資產、拒絶入境及撤銷現有簽證制裁。
內政方面,該法案明定禁止美國政府出版任何將南海和東海稱為中國的一部分的文件,並禁止為在這些海域的某些投資提供便利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覆蓋範圍也包括東海,因此有分析認為,爭議不斷的尖閣列島(又稱釣魚台)格外引人矚目。
美國在南海失去優勢?
雖然,美國在歐巴馬(Barack Obama )執政後期,便開始實施「回到亞洲」戰略,劍指中國。之後,川普及拜登政府持續對中國採取強硬戰略,但在這一時期中國在南海區域的軍事擴張持續,沒有停止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