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報載,美國智庫日前兵推發現中國進犯台灣在東沙島之可能性。國防部長在立法院回答質詢指出,「他也透過視訊會議勉勵駐島弟兄,一定要與島共存亡,因為『我死則國生』,如果官兵求存活,國家就完蛋了,因此國軍要有信心堅守到底,勉勵駐島官兵要矢志與島共存亡、犧牲的準備。」
「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是源於1940年5月日軍爲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導致了張自忠將軍及所率領的部隊全部陣亡爲國捐軀,張將軍最後吶喊就是這句話,壯志何其扣人心玹哉;其後更被拍成電影「英烈千秋」,看者莫不動容。而張將軍及全體將士所承擔者乃國仇家恨,退無死所,其戰爭立場目標明確,解救民族同胞免陷於水火深淵義無反顧,且其本人身先士卒與官兵共同浴血奮戰到底,贏得日軍對他英勇行為也致敬。
現在職的將領都無一參加過真正戰役,如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國防部長在國會殿堂如此豪情壯志宣揚戰爭理念,我們的官兵是否能產生同仇敵愾?光憑著在視訊裡宣揚愛國理念,能獲得東沙島上的官兵共鳴將士用命嗎? 過去,多少打著愛台灣人士,此刻願意揭竿或拿掃把到東沙與官兵進行「我死則國生」嗎?部長苟真有心要宣誓同島共濟,何不移防東沙島駐守?
現今兩岸關係緊繃、製造不必要的挑釁、情勢險峻至此,究竟是何人造成的?政府官員對「大陸」一詞竟可推說不知;連最基本維繫兩岸關係的陸委會都加入戰局,外交部長卻扮演國防部長角色發言要枕戈待旦;滿朝文武官員盡是戰狼,掀起烽火遍地。
中國大陸究竟是敵或友?如何告訴官兵為何而戰?目前有多少台商在大陸經商,多少陸配在台灣生根,多少農產品在大陸市場行銷,近年來對大陸的貿易量有增無減;兩岸之間有多少家庭親情、經濟命脈彼此相繫著。「戰爭沒有贏家」,期待政府領導人要以睿智帶領國人走向和平康莊坦道,讓台灣的年輕人在溫馨、安全的環境中繼續成長、茁壯。台灣能有逾半個世紀之安康繁榮,在歷史上並非必然,何其有幸,更要珍惜。
*作者為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