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臭氧層破洞、全面淘汰含鉛汽油—那些幾乎被人類戰勝的環境危害

2021-11-04 14:10

? 人氣

不過,加拿大科學家斯莫爾(John Smol)認為,從很多方面來看,人類戰酸雨這件事應視為成功的例子,因為它展示了各國能夠攜手共同解決國際問題。

他補充道:「如果不給污染明確標價,人們就會毫不在意地繼續污染。這是我們得到的教訓。」

被酸雨破壞的雕塑

被酸雨破壞的雕塑

臭氧層空洞:1980年代

1985 年,又一個緊迫的環境問題成了頭條新聞。 英國南極調查局 (BAS) 的科學家們向世界發出警報,提醒世人,南極上方的臭氧層中存在一個巨大空洞,而且這個空洞在不斷擴大。

造成這個空洞的罪魁是氯氟烴,即所謂的溫室氣體,有一個人們更熟悉的名字叫 CFC,當時廣泛用於氣溶膠和制冷劑。

BAS 極地科學家瓊斯 (Anna Jones) 指出,為地球上的萬物和人類抵擋殺傷力極強的紫外線的臭氧層正在迅速變薄,「突然嘭地一下就破了,(穿透之處臭氧含量)急劇下降。」

 
臭氧層空洞

自 1970 年代以來,南極上空的臭氧一直在減少,但鮮為人知,沒有引起關注。英國科學家拉響了全球警報。臭氧層毀損嚴重成為國際大事。

1987年,世界各國領袖在加拿大簽署了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環境條約之一的《蒙特婁議定書》。

隨後,消耗臭氧層的化工產品被逐步淘汰,產業向綠色消費者歡迎的「無氟氯化碳」氣霧罐轉型。

瓊斯指出,「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而產業界、科學家和決策者走到了一起......他們行動迅速,,採用了一種機制,允許不斷收緊協議條款規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式,十分有效。」

《蒙特婁議定書》取得了成功,也遇到了挫折。人們發現,作為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替代品開發的氫氟碳化合物 (HFC) 其實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另外,CFC一度神秘飆升,被追蹤到中國。

這兩件事導致進一步行動。現在臭氧空洞「正在恢復」,即緩慢縮小,但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會在大氣中停留很長時間,這意味著修復將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

Forest, Poland

含鉛汽油:1920年代 - 2020年代

幾十年來,我們使用含鉛汽油作為燃料——因為公司添加了鉛添加劑來幫助汽油更有效地燃燒。 含鉛汽油會將鉛顆粒釋放到可吸入的汽車尾氣中,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中風和兒童智力發育受損。

經過科學家、監管機構和行業之間的長期鬥爭,圍繞健康風險達成了共識,富裕國家從 1980 年代起禁止使用含鉛汽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