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歐盟、俄、中等國家則並未開放萊劑使用,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gency)也認為CODEX的相關評估報告僅有6名受試者太少,數據缺乏可靠性,而且內容僅有短期的急性毒性評估,並沒有評估長期影響的科學數據。
但儘管如此,根據《農傳媒》去年8月的報導,台灣大學獸醫學院榮譽教授賴秀穗表示,萊劑是毒性很低的瘦肉精,國內已比照CODEX的國際標準容許萊劑殘留0.01ppm以下美牛可進口,「美豬為什麼不行?」美豬即使也訂0.01ppm殘留容許量,也要一次吃到半頭豬才可能對健康有害。此外,因應國人有食用豬隻內臟之習慣,台灣在可能殘留萊劑較多腎臟,萊劑許可量相比於國際的0.09ppm更低到只有0.04ppm,可謂相當嚴苛。
以上的標準,假如我們以1名60公斤的成人為例,需要每天食用6公斤肉品,且連續吃5到10年,才可能超過安全攝取量。同時,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體自食物中攝入萊劑後多能快速代謝,平均48小時後體內殘留量便趨近於零,正常飲食狀態之下,實在很難有超標的可能。
與CPTPP關聯何在?
對於這次的反美豬公投不只貿易談判代表,行政院長蘇貞昌11月5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更表示反萊豬就是反美豬,將影響台灣加入CPTPP的機會。而國民黨對於蘇揆之言論,也提出質疑認為明明就是反萊豬怎會變成反美豬,更指出美國不在CPTPP,為何禁萊豬會導致台灣無法加入CPTPP?
反萊豬=反美豬
其實,依照農委會資料,目前全球核可於豬飼料中添加萊劑的國家(地區)僅27個,這27地台灣目前只允許進口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美國等4國。而加拿大全國出口豬肉不含萊劑,台灣至今也未曾進口過紐西蘭豬肉,澳洲國內使用萊劑飼養之豬隻比例極低,佔我國總進口數量更是極微。
因此,反萊豬最大的爭議其實便是美豬的進口與否,同時這也是為什麼,政府與專家學者認為標示產地便能讓消費者有效的自行選擇,決定其是否接受可能含有萊劑之肉品。
那到底與CPTPP的關係在哪裡?
前文我們不斷的提到CPTPP,究竟是指什麼?其實CPTPP就是所謂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為一種多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包含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及秘魯是等11國,是由美國退出TPP後轉變而來。
目前,會員國人口規模將近5億(占全球7%),總GDP超過11兆美元(占全球13.1%),貿易值占我國貿易總值超過24%。對於目前在國際經貿上,受到外在勢力打壓而簽訂貿易協定困難的台灣來說,參與這類區域經濟整合是相當有幫助,能大幅降低我國進出口成本,提升國際經貿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