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從鈾提取、發電到核廢料儲存的整個核電周期的研究還很少。一些研究人員注意到數據匱乏這一事實。在一項研究中,世界能源信息服務社 (WISE) 計算出,考慮到整個生命周期,核電每千瓦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7克。這裡須指出:該機構公開反對核能,因此,或許不完全公正。
不過,考慮了整個生命周期和生產過程的其它計算結果也得出類似值:斯坦福大學大氣與能源項目主任雅各布森( Mark Z. Jacobsen)就指出,依據鈾提取的不同電力組合及其它變量,核電碳排放量在 68-180克/千瓦時之間。
與其它能源相比,核電是否更環保?
如將核電廠的整個生命周期計算在內,核能比煤或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環保,但同可再生能源相比,則有相當大的差距。
根據德國聯邦環境局尚未公布的新數據和 WISE提供的生命周期計算結果,一千瓦時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光伏系統的3.5 倍;與陸上風電相比,是13倍;與水電相比,更達29倍。
增加核電能否阻止全球暖化?
世界各地,核能產業的代表和某些政界人士呼籲擴大核能,例如在德國,右翼民粹主義的德國選項黨便稱核能"現代、清潔"。該黨呼籲德國恢復核電。一些國家呼籲建造新核電廠。贊同者們的論點是:若無核電,能源領域的氣候績效就將惡化。對此,很多研究人員予以反駁。 柏林工業大學的威勒爾教授便表示:"對核能貢獻的看法過於樂觀。事實上,核電廠建設時間太長,成本太高,無法對減緩氣候變遷產生明顯影響。核能的獲取,速度太慢。"
《世界核工業現狀報告》(WNISR) 的作者施奈德( Mycle Schneider) 有如下看法:"核電成本大約是風能或太陽能的4倍,而建造新核電廠所需的時間是其5倍。 " 他強調,世界必須在10年內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而核電在未來10內將無法為此做出重大貢獻。"
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員兼政策顧問弗洛加特(Antony Froggatt)贊同這一觀點。他指出, "核能不是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過高的成本、對環境的後續影響以及缺乏公眾支持等綜合因素,均不利於開發核能。
綠色和平組織活動人士、核專家哈弗坎普( Jan Haverkamp) 指出,考慮到其高成本,核能技術將耗用擴大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財政資源,而可再生能源能提供比核能更快、更多和更便宜的能源: "投資於核能的每一美元都意味著重要的氣候有效措施缺少一美元。從這個意義上講,核能不是氣候友好能源。"
此外,核能本身也受氣候變遷困擾。盛夏季節,許多河流水位下降,核反應堆的冷卻得不到保障,因此,一些核電廠不得不減產或完全脫離電網。
施奈德教授還對德國之聲指出,最重要的是,由於其在市場上的重要性下降,"核能復興"一詞站不住腳。事實上,核工業多年來一直在萎縮。他說: "過去20年,有95座核電廠並網,但有98座關閉。如果不計中國,則過去20年核電廠大軍減少了50座反應堆。不存在欣欣向榮的核工業。"
Jo Harper和Gero Rueter亦對本文撰寫有貢獻。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Joscha We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