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過去了,仇恨仍然揮之不去。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當天,前總統蔣中正在大溪慈湖的靈柩被抗議民眾青年潑灑紅漆,主張應執行「轉型正義」,清除威權遺緒。回顧去年「二二八」事件70周年時,全台多處出現損毀或對蔣中正銅像潑漆的行為,幾處「二二八」紀念園區的石碑也被潑漆。
如果「轉型正義」能夠依照歷史事實、考慮時空環境,客觀地審視中華民國政府過去在台灣地區的違法與不義行為,甚至以台灣為中心,如前述地檢視日本政府在日據時代對台灣住民的違法與不義行為,並由現在的民進黨政府代表國民據理力爭,那是再好也不過了。可惜,台灣的「轉型正義」政治工程夾雜著統獨之爭,很難有相對公正客觀的檢討,反而常常激起社會的對立與民眾的暴力行為。
「轉型正義」應該要由內、外的歷史脈絡去檢討當時執政者的作為,而且應該有內環境和外環境的視角,才可能有相對客觀且具建設性的檢討和反省。
最怕的就是拿現在的制度與觀念,咨意地批判過去的行為,而且自以為是真理正義。有些人一直想效法德國及東歐前共產國家的「轉型正義」,主張推動所謂的「除垢法」(lustration law),公開所有秘密檔案,懲罰替獨裁政權服務的人,甚至認為蔣家政權與冷戰時期東歐國家的共產政權並無二致。也見到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國史館專題演講,細數蔣中正在台罪狀,認為在今日簡直是不可思議。
拿蔣家時代的中華民國對比成冷戰東歐共產政權,是無視後者的政治高壓(血腥)統治遠勝前者,不允許其他意識形態的存在,也是無視後者對宗教、工會等公民社會組織的控制遠強於前者,權力絕對集中。更何況冷戰時期,台灣常被西方稱為「自由中國」以對映共產專制的中國大陸,難道西方政治人物與媒體都被國民黨騙得團團轉嗎?
只盯著蔣中正威權治理台灣的錯誤,刻意忽略其建設與保衛台灣(例如農業與土地改革、出口替代策略、精兵衛國)、抵抗共產侵略等明顯功勞,如果說這不是故意,那什麼才是故意?
只要多一點歷史高度與深度,相信台灣的「轉型政治」推動起來會很不一樣。換言之,「轉型正義」應尊重多元史觀,因為雖然事實只有一個,但事過境遷,要百分之百完全正確的「呈現」已經不容易了,誰都很難說自己掌握的「真相」就是絕對真實。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同樣的「事實認定」之下,歷史詮釋仍可能有好多個,甚至沒有一個是完全正確的,當然不該以自己的道理為唯一的道理。若硬是認為「只有我的觀點才對」,那實在是對歷史的傲慢,絕對不是我們常聽到的「謙卑謙卑再謙卑」。
還有,政治人物應清楚表示對「二二八」及其他「轉型正義」事件的立場,並對違法事件予以譴責,而不是噤不作聲,或放任對自己有利的政治力量或組織。這是政治人物對國家社會的責任之一。
這次對蔣中正靈柩潑漆的事件,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說,此舉有害台灣社會和諧;蔣中正有功有過,可受公評,但至少帶領中華民國打贏8年抗戰,才光復和建設了台灣。桃園縣長鄭文燦說,「轉型正義」的法規是要促進正義與團結,所以要周延處理相關問題。相比之下,總統蔡英文卻對蔣中正靈柩被潑漆一事避而不談,只利用「二二八」紀念日重申讓秘密檔案重見天日、讓歷史自己說話、起底威權政黨附隨組織、撰寫國家級的「轉型正義」報告等作法。對當前的衝突與仇恨,未置一詞。
面對國家歷史的不幸,我們「要寬恕但不要遺忘」(to forgive but not forget);在追求正義時,特別是政治人物及意見領袖應主動以和平對話、有歷史觀的理性方式,讓社會走出過去、面向未來。這才是該有的氣度。
*作者為政治大學副教授。本文原刊《筆震》論壇,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