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樂團迷為什麽常說「我喜歡他們以前的歌」?彰顯自己品味跟你各位「跟風仔」不一樣:《看不見的影響力》選摘(3)

2021-11-30 04:40

? 人氣

有時某個東西正要開始紅就已經出現副作用,光是可能變成主流,就足以讓某些人不再喜歡,趁別人都還沒不喜歡,就搶先不喜歡。(示意圖/pixabay)

有時某個東西正要開始紅就已經出現副作用,光是可能變成主流,就足以讓某些人不再喜歡,趁別人都還沒不喜歡,就搶先不喜歡。(示意圖/pixabay)

兩位消費心理學家假扮成提供啤酒試喝的服務生,讓同一桌的客人有機會試喝四種啤酒─濃度中等的紅麥酒、黃金拉格、印度淡麥酒和巴伐利亞夏日啤酒。客人挑選自己想喝的酒,可以免費試喝四盎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免費啤酒?大部分的人都踴躍參加。

酒喝完後,客人要回答兩個問題:他們多喜歡喝到的酒?想不想挑另一種?

這場實驗有一個細節不一樣,有一半的桌子是一般的點餐流程,由服務生提供酒單,介紹每一種啤酒,接著一一問同桌的人要喝什麼。

另一半的桌子則是私下點酒。服務生依舊提供酒單,介紹每一種啤酒,但每一位客人把自己要的酒寫在紙上,摺起來交給服務生,別人不知道他們點了什麼。

兩種點餐情境幾乎一樣,每個人得到相同的啤酒選項,聽到同樣的資訊,唯一的不同只在於每個人做選擇時,一組知道別人選了什麼,一組不知道。

不過研究人員分析資料時,發現兩組之間有驚人差異。知道別人點什麼的人,對於自己選的酒,大都較不滿意,後悔的可能性是三倍。

為什麼?因為很多人為了不跟別人重複,沒點自己平常喝的酒以免「撞酒」

社交 聚會 餐會 友情 喝酒(示意圖/mapo@photoAC)
知道別人點什麼的人,對於自己選的酒,大都較不滿意。(示意圖/mapo@photoAC)

各位可以想像,三個人一起出去喝酒,保羅喜歡淡麥酒,賴瑞想喝拉格,彼得也喜歡淡麥酒。如果他們私下各自點,不曉得其他人選什麼,他們會選自己想喝的酒。保羅和彼得會喝到淡麥酒,賴瑞則喝到拉格。

然而如果是大家一一說出自己要點什麼,後點的人可能很尷尬。保羅點淡麥酒,賴瑞點拉格,接著輪到彼得,他也想點淡麥酒,但保羅點過了,點一樣的好像不太好,就像你不想跟鄰居買同一幅畫。

彼得可能出於這種心理點不一樣的酒,就算必須點自己沒那麼愛喝的也一樣。(*註1)

人們有時為了不想跟大家一樣,故意做出不同選擇

我喜歡以前的

從前的經濟學家說,一個人的選擇不受其他人的行為影響,不管是選畫還是點啤酒,選擇的依據應該是價格和品質。因此除非藝術家把畫的價格提高數千美元,或是酒商開始摻水,否則人們的偏好不會變。

一般來講,人們會模仿他人,如同猜測暗室光點移動多少距離,他人的選擇提供了資訊。很多人選的東西,一定比較好,要不然為什麼大家都這麼選?如果受歡迎代表品質好,跟著選受歡迎的東西就對了,別人都在做,我們很容易就跟著做。

不過偶爾會有例外,有時太多人喜歡,人們反而會避開。

「虛榮效應」(snob effects)是指個人對於商品或服務的需求和市場需求呈反比。越多人擁有或使用的東西,後面的人就越不想買或不想用。

多數人不想當唯一做某件事的人,但如果太多人開始一起做,我們又會反其道而行。羽衣甘藍或藜麥太過流行後,就會有人反感;每個人都在講圓點取代條紋成為新流行後,原本穿點點裝的人就不穿了。別人都喜歡,我們就意興闌珊,就算其實還是喜歡也一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