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尼克森讓司法部發出的禁令已經生效,如果發表那份揭露歷任總統欺騙民眾黑幕的文章,總編和出版人都要可能面臨牢獄之災。《華盛頓郵報》的新聞工作者是怎麼想的?本·布萊德利的回答異常堅毅:「如果我們不發,那我們看起來像什麼?我們就輸了,這個國家就輸了,尼克森贏了」。
最讓我感動的是那個最高法院判決令到達《華盛頓郵報》的場景。導演讓一位女編輯接電話,幾乎所有編輯部的人都屏住呼吸圍在她旁邊,她複述最高法院法官書寫的判決詞:「開國元勳們給予媒體自由必要的保護制度,是為了讓媒體在我們的民主政體中發揮重要作用。媒體應該為被統治者服務,而不是統治者。」(The press was to serve the governed not the governors.)
這部作品被許多中國觀眾說成是美國主旋律,許多朋友,尤其是那些做官員的朋友說這話的意思是表示好萊塢也就那麼回事,也講究愛國,也講究宣傳。如果中國人說好萊塢跟中國有一樣的主旋律,豈不是完全忽視了所謂的「中國特色」?難道,好萊塢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上的愛國主義與中國主旋律電影中的國家主義仲伯難分?
愛國精神
中國電影的主旋律是什麼呢?我們把《戰狼2》送上好萊塢大道。
今年中國政府送往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參與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這部作品用暴力美學的形式美感有效地燃爆了國家主義熱情。由宣傳部門管控的中國媒體上幾乎看不到對它的批評,電影局給它幾度延長放映期,長達三個月。它的國家主義精神內核與當下中國政府竭力推崇的大國崛起、對抗西方思想主旋律完美合拍。
2017年08月30日 ,《青年參考》在17 版刊登文章《外媒熱議「戰狼式愛國主義」》,其中引述外了一些外國媒體對《戰狼2》的報導:「英國《金融時報》稱,《戰狼2》在北美,觀眾對《戰狼2》的主旋律『無感」是可以想見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戰狼2》在中國大放異彩,原因在於喚醒了觀眾心中隱藏的某種情緒。「這個中國的票房寵兒正憑借爆棚的男性荷爾蒙、洶湧的愛國主義走紅……在這部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為口號的電影裏,到處是槍支、爆炸物和坦克的畫面,對西方觀眾來說,其中隱含的民族主義情結令人擔憂。」
這篇報導似乎具有某種「春秋筆法」,或許隱含著作者對《戰狼2》現象的一些反思和憂慮態度。即使在嚴密控制的網絡上,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標題「《戰狼2》競爭奧斯卡,網友罵聲一片,稱丟人丟到國外了」。
其實,中國的網友們不應該感到奇怪和丟人,中國電影都要經過宣傳部門的審查,這主要是政治審查,意識形態審查。而中國政府一直明確提倡要「弘揚主旋律」。 「百度」網站對主旋律電影的解釋非常凖確:「在政府指導下弘揚國家意識形態的電影」。中國的前領導人江澤民在談論主旋律時就強調「要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