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本屆人大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2018年的多項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李克強稱,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等。
此外,今年首次將城鎮調查失業率作為預期目標(5.5%),李克強講話中稱,這一指標涵蓋農民工等城鎮常住人口,將其作為預期目標,以更全面反映就業狀況。
如何看待今年中國設定的經濟指標,BBC中文進行了梳理和採訪分析。
增長目標止跌:6.5%左右
2018年中國GDP增長目標定為6.5%左右,和2017年的預期目標完全相同。這是四年來首次出現預期目標沒有下滑。
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中國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都會宣佈當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2014年預期目標為7.5%左右,2015年預期目標為7%左右,2016年預期目標為6.5%-7%,2017年預期目標6.5%左右。
從實際增長來看,2014年實際增長7.3%,2015年6.9%,都低於當年的預期目標;2016年6.7%,達到預期目標;2017年6.9%超過預期目標0.4個百分點。
經濟數據好轉,同時今年經濟預期目標不再下降,使外界認為是否中國經濟放緩結束,開始進入穩定甚至上升的通道。
對此,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陳衡表示,不能簡單認為經濟放緩已經結束。
陳衡稱,「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間,從勞動增長率、人力資本的累積等因素看,經濟增長比較良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打擊也不小,政府出台了四萬億的刺激計劃,造成很多後果,比如地方債、產能過剩等。過去10年,中國一直在消化和處理這些制度性問題,造成經濟放緩,整體處於下行通道。至於何時結束,取決於何時解決上述問題。目前來看,中國還處在這一過程中,存在繼續放緩的可能。這一過程的有多長?關鍵在於政府的應對政策。」
李克強在報告中也表示,相比去年6.9%的實際增速,今年6.5%目標較為溫和。去年報告中「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的表述今年沒有出現,進一步顯示官方無意追求高增速。
2018年中國經濟靠什麼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超預期,源於進出口數據的良好表現,背後是全球經濟的復蘇。當前中美貿易關係趨於緊張,不利於外貿增長的因素增多。外界擔心,2018年中國經濟能否達到6.5%的預期增長。
陳衡認為,美國在過去幾個月密集提高關稅壁壘,是因為特朗普政府面臨中期選舉的壓力而做出的政治姿態,不會演化成貿易戰。
2018年中國最大的風險在於外部。陳衡認為,美國的確存在新一輪經濟衰退的風險,在中國還未處理好現有結構性問題並完成經濟轉型之前,美國如果發生經濟衰退,對中國衝擊將非常大。
除了外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越來越重要。李克強在報告中稱,過去五年,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陳衡觀察,中國過去幾年消費貢獻率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美國同期增速,並且還有潛力,未來幾年如果能繼續刺激消費,對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報告中,李克強表示今年要繼續擴大消費,推進消費升級。推出多項政策,比如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等。
2018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
-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進出口穩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各類風險有序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