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記者王彥喬/北京報導
中國大陸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兩會)陸續開幕,在政治協商會議中,台灣也擁有多位經大陸統戰部門推薦出的「台灣代表」,他們多是台灣人在陸後代,或長期在陸的台人。經推薦當選政協委員者,他們能向全國人大提出建議案,作為對岸施政的參考。身為台灣代表的江爾雄,提出了簡便化台灣青年在陸申請工作的建議案;委員楊毅周提出讓赴陸工作的台灣人與陸民更加包容理解的建議;委員凌友詩則提案應法理統一台灣。
全國台聯副會長江爾雄,同時也是福建省台聯會長,在這次全國兩會中,她是全國政協的台灣代表,她提案,讓台灣青年在陸就業時的手續簡便化,她具體提議,廢除或修改人力與社會資源保障部的台港澳實施行政規定。
她解釋,台港澳青年在大陸就業,目前受到陸方2005年的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公布的26號令的規範化管理,手續繁瑣,需要的時日也比較長,也需要到相關部門申領就業許可,主要由用人單位去辦理,台灣青年要提供一些證明文件,辦的時候,有工作日、規定的時間,過程中,還要提供健康證明,還要注意到許可證的有效期與勞動契約的日期銜接,如果超過3個月,還要從頭再辦一次,這些都使得台灣在大陸就業的路徑受到障礙。
江爾雄表示,就有台灣青年在陸就業時反應,有些用人單位,沒有良好地執行用人程序,青年已經與用人單位簽署了勞動合同,單位卻還沒有辦妥,此時若發生勞動糾紛,就業保障各可能沒有辦法得到完全的保障,在裁定時,就會被認為雙方只有「勞務合同」,而非「勞動合同」,在社會保障金方面就不能得到相對應的賠償。
「現在的就業許可制度,是妨礙台港澳青年在大陸就業的重要絆腳石,很迫切需要去打破的籓籬,打破了才能夠真正做到台港澳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她認為,台港澳青年在大陸生活、就業、創業,重點應該放在就業,因為創業門檻高、投入大,一但發生風險,可能會「出師未捷身先死」,違背了對台港澳同胞的善意與誠意,所以現有的階段應該以就業為重點,以就業帶動創業,她呼籲陸方,給予台灣青年在陸創業足夠的警示、輔導及退出機制。
此外,她也針對國台辦出台的53個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建設,在兩會上提出建議,她準備進一步呼籲,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的渠道,不要僅僅把目光聚焦在大陸的城市,廣闊的鄉村對台灣青年來說,也是可大有作為的地方,特別是今年的國家鄉村振興規劃,台青在鄉村的社區建設,在民宿的規劃、建設、運營方面,都有先進的理念與豐富經驗,這類的建設成功率相對高,門檻低,相對來說,台灣青年與大陸青年相比,她認為,台灣青年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另名台灣政協代表,是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他代表台灣提了2個建議案。他說,提案名稱是「讓兩岸一家親深入人心,讓兩岸同胞深入融入」。他解釋,過去到大陸的第一批帶著大把錢的台商來,但近期公佈的31項惠台措施,未來將有大量普通台灣老百姓來,他們將與大陸的各行各業、官方接觸,接觸就需要更多的包容理解,像是台籍教師師在陸上課,可能在用語及內容上,與學生不一樣,此時就要協調溝通,否則老師不順心就跑回台灣了。
台灣高雄出生的凌友詩,16歲移居香港,今年當選為全國台聯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凌友詩表示,自己提了三個建議案,其一,增強文化自信,建議國家領導人增加服裝的儀式感,以唐裝及中山裝,體現華夏與新中國的文化傳統。
其二,法理統一台灣。她認為,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內的去中國化急促,任何的惠台措施都有如遠水救不了近火,她認為,大陸應該給予台灣民眾公民身份,避免台灣人對陸在法律與心理認知上淡漠,讓身份能加以確認。最後,是希望在珠海填海造陸,解決香港年輕人嚴峻的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