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君觀點:沒有金融機構的金融業─DeFi

2021-12-09 05:50

? 人氣

略去金融中介機構 效率更高

有些人稱呼以太坊為「比特幣2.0」,但布特林心中勾勒的想望遠不止此,他的目標是讓以太坊成為一部「世界電腦」。具體而言,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區塊鏈平台,全球的開發者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開發各種類型不限功能的應用程式,創建新產品。而且為了利於用戶與應用程式的互動,以太坊特地將某些常見的使用案例(Use Cases)加以標準化。例如ERC-20,也就是「代幣標準」,任何開發者想在以太坊上部署代幣時,都能直接將ERC-20當成模板。具備如此優渥的開發環境,以太坊自然成為開展DeFi的應許之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相較於傳統金融服務,DeFi有什麼特別的吸引力呢?略去金融中介機構的做法,原則上會使交易費用更低,效率更高。以存貸為例,存款者可以在帳戶中存入加密貨幣並賺取利息,但利率可能是傳統銀行的數倍到數十倍。當然如此高收益伴隨潛藏的代價,例如DeFi的帳戶不會有存款保險,應用程式也不會保留存款準備金,存款人有可能因網路攻擊、極端市場條件或其他營運、技術方面的失誤而蒙受損失。

這裡有一個著名的案例。Slock.it是以太坊起步之初頗受矚目的一個專案,這個專案在籌資時嘗試了不同的做法:建立一個分散式自治組織(或稱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名稱就叫The DAO,並發行DAO代幣,用來換取以太幣。DAO代幣持有者可以針對換得的以太幣如何使用來提案(例如原本的專案Slock.it就是眾多提案之一),並享有投票權與所有權,權利按每人持有的代幣比例而定。如果有人不同意某個被通過的提案,他有權撤回屬於自己的資金,方法是啟動「分割」(Split)功能,創立一個新的「子」DAO,把自己有權動用的以太幣都移進去。在這種運作方式下,The DAO就像一個去中心化的創投基金,注資、紅利及分配全由智能合約處理。

以太坊的特點是具有開源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圖/pexles)
以太坊是像網路一樣的基礎建設,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特點是具有開源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圖/pexles)

法律與監管議題 層出不窮

2016年5月,為期4週的ICO募得1,200萬枚以太幣,當時價值相當於1.5億美元,事情看來相當順利。不料,接下來還沒撐滿1個月,就在6月17日,身分不明的參與者逮到了智能合約程式碼的漏洞並發起攻擊。這個漏洞存在於分割DAO的程式碼中,有「遞迴呼叫」的問題:用戶可反覆呼叫合約,呼叫結束前帳戶餘額不會更新。於是攻擊者藉由與智能合約的互動不斷抽取資金,被阻止時已轉出價值5,500萬美元的以太幣。注意到攻擊者並沒有竄改智能合約(事實上他也辦不到),而是利用合約程式本身不夠周延來攫取不當利益。這起事件除了顯示無論電腦科技如何進步,終究改變不了人性的貪婪之外,也提醒我們,隨著DeFi的進展,會不斷出現法律與監管議題的新挑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