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地方警官29日證實,南部城市尼斯(Nice)警局於28日對一名在學校發表支持恐怖份子言論的8歲男孩與其父親進行審訊。這起事件引發社會對於當局反恐行動是否反應過度、涉嫌侵犯言論自由的討論;但一份法國民調也指出,約89%民眾認為網路上的聖戰宣傳應該受到進一步的禁制。
男孩發言可能反映家庭觀點
據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安全副主任萊萬多夫斯基(Fabienne Lewandowski)表示,這名男孩拒絕為《查理周刊》恐攻受害者默哀,並抨擊該周刊內容。他並對老師表示,「我們必須殺了法國人。我支持恐怖分子。穆斯林們做得很好。那些記者該死。」
萬多夫斯基表示,男孩說出的話可能反映了他在家中聽見的觀點,因此校方通報警局的做法是合理的。校方因男孩的父親對學校家長會主席發表「冒犯且威嚇性的言論」,而上報地方警局。男孩與其父親都被召往警局接受審訊。
法國法律不得對未滿13歲者提起刑事起訴。據男孩的律師表示,男孩承認自己有說出支持恐怖份子的言論,但在警方詢問他「什麼是恐怖主義」時,他回答「我不知道」。
法國陷入集體反恐情緒
法國巴黎諷刺畫報《查理周刊》辦公室7日受伊斯蘭槍手攻擊,12人不幸喪生。隨後2天內又陸續發生蒙特魯日(Montroug)殺警案與猶太超市挾持案,後者造成4名人質身亡。因應這波恐攻事件,法國警方加強反恐執法。法國反伊斯蘭恐懼組織(CCIF)發表聲明表示,「法國自1月以來,已被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所吞噬。」
在攻擊事件後2周間,法國官方已起訴117件「煽動種族仇恨」與「讚揚恐怖主義」的個案。其中1/3被定罪,12件被判入獄。報導指出,一名在交通意外中被逮捕的酒醉男子,因在審訊時支持對《查理周刊》的攻擊,被判處4年徒刑。另一名22歲的男子也因在臉書上傳的影片中「嘲弄《查理周刊》攻擊事件中的殉職警官」而被判1年徒刑。
法國穆斯林喜劇藝人迪奧多尼(Dieudonné M’bala M’bala)也因在臉書上發表一則「我可了解查理˙庫勒貝里的感受(Je me sens Charlie Coulibaly)」的貼文,而被視為支持9日攻擊猶太超市的槍手庫勒貝里(Amedy Coulibaly),因煽動恐怖主義的罪名被起訴。這是一條2013年法國國會通過的新法,禁止「直接或間接」煽動恐怖主義的行動。
迪奧多尼向來善於挑戰體制,這則策略性的貼文,也突顯了法國警方反恐神經緊繃的程度。22日,法國官方公布一系列強化國人價值觀的程序。學校教師須接受新訓練,學童也要深化公民與道德教育,包括在課堂中加入唱法國國歌《馬賽曲》(La Marseillaise)的活動。
人權組織提出警告 可能侵害基本自由
數個人權組織擔心反恐行動擴展到侵犯人權自由的範圍。16日,國際特赦組織(AI)發表聲明,表示多起逮捕行動可能已侵害言論自由。20日,法國法官工會(Syndicat de la magistrature)亦訴請檢察官應「不受情緒影響」、並立刻有所節制。
《查理周刊》與後續個案獲致的不同對待,可視為基於法國保護言論自由的不同法條範疇。在法國大革命後,法國廢除了瀆神的禁令;因此《查理周刊》對伊斯蘭教先知莫罕默德的描繪與嘲弄並不犯法,受到言論自由保護。同時,法國新聞法中禁止因種族、國籍、民族或宗教因素,煽動對特定人或團體的歧視、仇恨或暴力。換句話說,法國人可以嘲弄先知,但不能煽動對其信仰者的歧視與仇恨。這其中帶有一種反教律的色彩:個體受到保護的,但教條則沒有。
然而,政府的行動看似有廣大的民意支持。據法國《世界報》(Le Monde)28日登出的一份Ipsos民調顯示,89%受訪者支持在涉及聖戰宣傳時,應對網路言論有更嚴格的限制;90%民眾認為前往敘利亞的伊斯蘭聖戰士應被剝奪法國公民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