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潛艦國造」計畫獲多國協助?BBC深入分析背後的國際外交、軍事角力

2021-12-13 17:00

? 人氣

根據公開資料,柴電動力潛艦的特點為在水面下噪音低,因為只有電動機運作,核潛艦則有反應爐泵浦、氣機、電動機等持續運作,噪音相對較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是蘇紫雲分析,柴電動力潛艦缺點則是需要定時浮航,以柴油發動機充電,連續潛航能力比核動力潛艦短,因此柴電潛艦較適合防禦作戰時使用:「在台灣周邊水下低速潛航、或於海床坐底埋伏,約可持續一周不用上浮,搭配至少20發的『重型魚雷』與『潛射反艦飛彈』,將對敵方大型水面艦造成有效威脅,發揮最大伏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外界評論若該潛艦開始服役,應該是會在台灣東部西太平洋地區,而非台灣海峽或南海。軍事專家紀永添說,因為潛艦出海後可以立刻潛入太平洋深水區藏匿,極難偵測。 不像黃海、台灣海峽、南海等,都是大陸棚內的淺海地區,極不利於潛艦活動。

「外國協助」

事實上,台灣自製潛艦有外國協助,並非首次聽聞。曾經出口兩艘「劍龍級」潛艦給台灣的荷蘭,就因中國壓力而不願批准台灣增購同級潛艦的提案。

但2020年開始傳出美國願意提供台灣潛艦關鍵技術,亦即「紅區」的零組件協助,包括聲納、指揮和戰鬥系統聲納等。此次媒體再次將更多細節披露,並將此事的戰略意義上升,稱多國共同協助台灣抵禦北京。

路透社調查報導引述台北知情人士稱,除美英外,台灣建造計劃已經聘用來自澳洲、韓國、印度等其他五國的工程師與退役軍官,並以台灣海軍重鎮高雄港為基地,向台灣海軍與負責潛艦計劃的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提供工程建議。

報導又稱,招募各國工程師工作的關鍵人物是英國皇家海軍潛艦艦隊退役准將麥吉(Ian McGhie);他正協助一家設在直布羅陀的公司招募工程師,其中包括皇家海軍退役人員參與相關計劃。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向路透社證實,台灣正在向全世界招募潛艦建造人才。韓儒伯比喻台灣正在「將蛋糕切成小塊」,以便了解哪些技術必須獲得外援。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訪問高雄海軍基地期間登上「海龍級」潛艇(SS-794)(2017年3月21日資料照片)。
Reuters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訪問高雄海軍基地期間登上"海龍級"潛艦(SS-794)(2017年3月21日資料照片)。

事實上,台灣前參謀總長黃曙光在今年中便向《聯合報》說過「某國退役海軍少將......經過民間人士安排來台,與他在高雄會面」。黃曙光說,雙方會談後,「對方願協助台灣設計潛艦,但不希望涉及他的國家,這家公司非常熟悉潛艦生產製造的國際市場,能提出許多裝備的商源,台灣才能突破許多困境。」

台灣軍事評論者、前台灣海軍「新江艦」少校艦長呂禮詩對BBC分析稱,現在的軍事產業型態早擺脫過去的「一條龍」生產模式,進化為零組件分工的全球供應鏈模式,潛艦亦然。呂禮詩解釋,對台灣而言,多國的知識技術(know-how)及供應鏈建構合作,能避免單一來源可能受到的外在干擾,且有助於壓縮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與技術之獲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