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閻紀宇
「我們正在見證菲律賓民主遭到凌遲⋯⋯想像那流血的過程,一刀一刀地割著政治,割著菲律賓的民主。割到一個程度,你會變得非常虛弱,你會死去。」——蕾莎(Maria Ressa),記錄片《凌遲》(A Thousand Cuts)
今年12月10日照例是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黃道吉日,又適逢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召開全球「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兩項盛事相映成趣:今年和平獎得主蕾莎(Maria Ressa)與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彰顯新聞自由對於人類民主體制無可取代的價值,而兩者的祖國菲律賓與俄羅斯,正是近年全球民主體制倒退最怵目驚心的案例。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11日下午放映記錄片《凌遲》(A Thousand Cuts)的時候,遠在8700公里外的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蕾莎正準備出席頒獎典禮。平日總是西裝外套+長褲一身簡淨俐落的她,這天晚上依舊如此。
《凌遲》中有一幕,蕾莎的妹妹瑪麗珍(Mary Jane)幫她挑選衣服,她要出席《時代》(TIME)雜誌在紐約舉行的晚會。瑪麗珍挑的黑色薄紗禮服與銀色高跟鞋,都被蕾莎否決,姊妹倆有說有笑。《凌遲》的片名看似嚴肅壯烈,但影像中的蕾莎經常笑逐顏開。對於一個飽受威權元首、國家機器與網路愚民壓制、威脅的新聞工作者,「笑」其實是一副堅韌的盔甲、一種強大的武器,代表她不畏懼、不沮喪,代表她仍有源源不絕的力量與鬥志。
蕾莎在2012年初與8位朋友共同創辦新聞網站「Rappler」,名字結合了「rap」(舌燦蓮花)與「ripple」(漣漪效應),很快就成為菲律賓最重要的獨立、網路原生新聞網站。疾風勁草,風雨雞鳴,2016年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當選菲律賓總統,以「法外處決」(extrajudicial killing)手段展開草菅人命的掃毒戰爭,嚴重侵害人權、破壞民主體制。對此,Rappler不斷進行深入、批判性的報導與評論,讓杜特蒂芒刺在背,也讓蕾莎成為馬尼拉當局頭號敵人。
早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前,蕾莎就與另外幾位受到迫害甚至殺害的新聞工作者獲選為《時代》2018年度風雲人物,並被合稱為「捍衛者」(The Guardians),以專業、良知與勇氣讓世人瞭解「新聞自由」絕不只是一句口號,需要吾人全心全力護持。
《凌遲》以2019年菲律賓期中選舉(midterm election)做為經緯,聚焦12席參議員的選戰,尤其是杜特蒂政權警察頭子、掃毒戰爭劊子手德拉羅薩(Ronald dela Rosa)與公民運動者古托克(Samira Gutoc)的對決,以杜特蒂的話來說就是「人命」與「人權」的對決,或者「不惜犧牲無辜貧窮民眾」與「從根本解決社會問題」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