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貧窮、絕望,是武張孝慈經歷的童年,而律師邱顯智分享過去在監獄服兵役的心得,與受刑人一一聊過以後,他才心驚──原來,這麼多人都是在這麼破碎的家庭長大:
「我們比較幸運,可能有比較多人愛我們,那些在監獄裡的收容人很多都是家屬不會來看他的……我每個禮拜問他說,最近有沒有人來看你,他都說『沒有』,就是沒人愛的孩子……」
被視為「惡行重大」、應永久與社會隔離之人,背後或許都有個「為什麼」。有聽眾提問,犯下隨機殺人案這般行為的鄭捷,是否就沒有爭議了?對此林俊宏回應,對此案最大遺憾是當時沒有去做調查,雖然想了解鄭捷為何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法院想盡快了結案件、未接受證據申請,「這案子很可惜的,我也並不會因為這樣子,就去認為他是一個沒有人性的人。」
「教化可能性」監獄環境影響大:要讓一個人變好,是不是要對他好一點?
考慮到武張孝慈坦承犯行、被害人配偶也表示對被告應科處之刑度「沒有意見」,本案最後以有期徒刑25年定讞,多年後出獄還有機會重新來過。對於武張孝慈服刑,林俊宏說,要開始擔心的是「這人會不會再犯這樣的事情」,而答案恐怕只有矯正署能回答:
「我們矯正署就是把你關起來,時間到就把你趕出去,沒有好好思考說怎樣去教化、矯治一個人,為他過去所犯錯誤負責……我們矯正機關沒去思考這件事情,法院判多久就把他關多久,只留一點點連最基本生活都沒辦法維持的錢,關完就把他趕出去,沒有想要解決受刑人再社會化的問題。也許他的家人不在了,沒有支持系統的時候要怎麼做?還是我們矯治系統是逼他50歲出來沒有工作、沒有人支持他,跑去大幹一陣再關起來?」
「如果你要讓一個人變好,你是不是要對他好一點?」邱顯智說,如果人要擁有愛人的力量,首先是要有人愛他,因此國外有些監獄也會讓收容人養狗,「狗的特色就是牠會一直愛你」,甚至允許受刑人期滿後帶狗離開。但在台灣監獄10幾個人關一間的現況來看,這方法似乎窒礙難行。
儘管監所環境有待改善,對於武張孝慈的未來,邱顯智還是樂觀的:「武張有表達過,感謝很多團體律師能夠這樣支持他,我相信他在這案件裡面法官可能有網開一面,我相信他未來會成為對這社會一個比較好的人。」
讓犯錯的人在獄中好好反省 也可做一些事情填補被害者的損害
一個案件裡不只有加害者,也有受害者,受害者的正義,亦是武張孝慈案律師極為關心的。判決書記錄,武案被害人謝男妻子曾言「希望被告要重判,判死刑,如果沒有判死刑,被告也要在裡面好好反省」,林俊宏指出,被害人家屬確實有減輕法官在判決上的壓力,但他也強調,家屬有任何情緒都相當合理、高喊「死刑」也非常自然,問題在於:法官能不能「單純」就這種反應,當作死刑與否的決定?
邱顯智則提醒,若是武張孝慈被判死刑、被「執行」掉了,問題其實並沒有解決,因為雇主的元配還有2個孩子、還在新竹讀幼稚園;武張孝慈年紀還輕,可以在監獄工廠裡做工賺錢、用以賠償被害人,此案即判賠1000多萬,他要在餘生裡慢慢償還。
若是像過去湯英伸殺人案、隔年馬上執行,邱顯智嘆:
「好像社會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填補被害人的損害,但事實上家屬太太和兩個孩子還是要在這社會上繼續生活下去啊!死刑是處理這案件一個好的方式嗎?是不是只有這樣的方式?如果比較有意義的安排,應該是讓這犯錯的人在獄中好好反省,同時他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填補被害人的損害……」
槍響過後,受害者家屬依然要過日子。武張孝慈案的加害者沒被判死刑,受害者家屬「如果沒有判死刑,被告也要在裡面好好反省」的期望能否實現、加害者究竟如何要用餘生來彌補,是接下來該思考的課題。
「我們應該要對每個人都『活生生』的來看,不是把他當孤伶伶的受刑人。」廢死聯盟主任林慈偉最後如此強調。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總有一群律師不放棄思考犯罪背後的「為什麼」、犯罪後「怎麼做」,他們要的「正義」,並不只有「包青天法官」一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