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古諺云:「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意謂積弊已深,調整體質難求速成。而朱立倫接黨權僅兩個半月,已經打出2014年以來最團結的一仗。
藍營團結出現契機
檢驗藍營過去戰史,黨內分裂幾乎是常態,拉出時間軸線來看,2014地方大選時,藍營候選人顧及318學運,刻意對黨中央敬而遠之;2016總統大選仍在消化學運後座力,各地民代不安到連總統候選人都想中途替換;2018雖然有韓流創造一時風潮,但韓國瑜對黨中央批評不少;2020年如讀者所見,全黨鬧到分崩離析。
再來看2021年底的四大公投,黨中央、各地議長、立委、議員以及大部分首長,都已投注洪荒之力,一舉推出兩千多場街講,立委扛起27場千人造勢,打出藍營自2014年以來最團結的一場全國性戰役,朱立倫團結全黨的功勳豈能否定?
國民黨要學會上下一心
在整場公投戰役中,執政黨即便遭遇民調逆風,但綠營閣員、縣市長、民代、選戰新人仍奮勇爭先,把公投保衛戰當成2022前哨戰來打,他們沒有拋下逆風的蔡英文總統,反而在大街小巷掛滿跟蔡英文的合成看板,最後全黨一起邁向勝利的坦途。
公投隔日,大勝的民進黨隨即向藍營首長揮動屠刀,無預警拋出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在精算各縣市選票結構後,只要把藍營基本盤較大,但人口規模較小的縣市,合併進綠大於藍的縣市後,綠營就有機會在地方長期執政。「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句話,此刻看在某些「行政中立」的黨公職眼中,是否已經品出冷冽的滋味?
在這場名為團結的戰役中,朱立倫、趙少康、江啟臣展現過人氣度,朱立倫和江啟臣三個月前還激烈交鋒,但朱立倫一肩扛起江啟臣領銜的公投,江啟臣對黨內的輔選活動也無役不與;朱、趙盛傳2024將有一戰,但趙少康的活動必見朱立倫力挺,朱立倫的公投造勢也都有趙少康出席,他們三人親身示範「公而忘私,國而忘家」,這是國民黨應該推廣的一門「氣度課」。
誰才是藍營的戰犯?
既然公投敗北,輿論圈不免有媒體人檢討朱立倫,但試問,國民黨誰能操盤的比朱立倫更穩健?國民黨進入一個沒黨產、高負債,要對抗綠營用行政資源拔樁的惡性鬥爭,民進黨可以大筆一揮就豪擲5800萬公投行銷預算,還可以不斷加碼,反觀國民黨每一個自認高明的策略都要朱立倫去募款才能實現,有幾個人願意真正付出資源、籌集資金?抑或只是站著講話不腰疼?。
國民黨真正的毒瘤跟戰犯,不是任何一位犧牲奉獻的黨公職,而是那些打著親藍旗號,實際上不打綠只打藍的人,他們有時間謄打洋洋灑灑的時政評論,用上位者姿態對國民黨指指點點,不時賺些稿費跟媒體露出。某些人磨刀霍霍等著黨中央受創,再像禿鷹一樣掄起內鬥的戰刀,這種人對藍營而言究竟是敵是友?
筆者認為,經過這次四大公投之後,國民黨輸了面子,但贏了裡子,因為黨機器形同對2022選戰進行了一次全國演習。選戰結果也提前指出民心震盪的縣市,更重要的是,民進黨醜陋的吃相,會讓藍營首長、地方勢力更加團結在朱立倫的領導麾下,使藍營出現短空長多的政治格局。
*作者為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