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評豈易妄下─讀《人間詞話》:《陳定山文存》選摘(1)

2021-12-24 05:00

? 人氣

東坡百代文豪,而譏齊梁為小兒語,孟郊為秋蟲鳴,終為百世口實。一字之評豈易妄下可不慎哉!(圖/pixabay)

東坡百代文豪,而譏齊梁為小兒語,孟郊為秋蟲鳴,終為百世口實。一字之評豈易妄下可不慎哉!(圖/pixabay)

王靜安先生《人間詞話》,創境界之說,論隔與不隔,為世傳誦,僕未之讀也。長夏無俚於坊間得王國維先生三種,因得細讀其詞及詞話。其說精透處殊多前人所未發,然亦間有矛盾處,因為摘論,非敢妄下雌黃,亦欲與學者共討探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詞以境界為最上,自是「名句」。又謂「有造境,有寫境,為理想與寫實兩派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入後便無將「造境」、「寫境」二派,實地分別指出,但云:「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說得殊未明白。

今試以李白「床前明月光」全首解之。謂之一種境界,是矣。謂之不隔尤是。但第一句是寫境。第二即理想,第三句是動作,第四句是感懷。感懷可屬之於理想,動作可屬之於寫實,則一詩之內,即有兩派,不能說,「造境」、「寫境」為兩派之所由分。

一詩之中,寫實與理想,當為兩紐而不可分。一詩之中必具有此條件而後始成為好詩,不得謂人間竟有此兩大派也。故作者亦自圓其說曰:「然二者頗難分別。」

進而言之,句之高妙者,一句之中,一字之內即可有造境,有寫境:例如:「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是造境乎,是寫境乎,以言字面,全是寫實。而其高妙空闊,全為詞人自造之境。蓋此一境界,凡人得之為寫景,大詞人得之即為造景。然不得謂之理想,故以「理想」二字詮造境,亦未全妥。

故僕以為《人間詞話》第二條,其說頗隔,當作:有造景,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之所由分。然下筆之際,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云云,則不隔矣。

原文:「有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有無我之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

本書為詞話,前條已言「大詩人」,本條於無我之境,亦舉陶詩,似詞人無能作無我之境者。然,「平林漠漠烟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有我之境耶,無我之境耶?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有我之境耶,無我之境耶?」有我,無我,只在作者心子裡體會,不只在字面根求。千古談詩者,於無我之境,何以舉「采菊東籬」一句,未免拾人牙慧。

今解之曰:詩有全首入於無我之境界者,詞不能全入無我之境。惟李白〈菩薩蠻〉一首可以當之。

李白。(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李白。(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無我之境,人唯於靜中得之」(原文),誠然,此境在詩亦惟五言絕句可以全首得之,其他不能。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全首空靈幽渺,真入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由於動之靜時得之」(原文)信矣。但其續云:「故一俊美,一宏壯也」則遁矣。明月松間照,泉石上流,無我之境也。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有我之境也。其不隔同,幽深遠趣同。且山月句,何嘗不優美,而宏壯二字不足以方之。「大江流日夜,」「明月照積雪」皆無我之境也,而宏壯麗闊,不可方物。故宏壯亦不得專指「有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