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只休一日可否改善問題?從表3中可發現,休市1天不只下跌的次數少很多,而且跌幅很小,超過9%只有3.42%而已。
據此推論,欲將「炸彈拆掉一半」,可能只能休市1天。至於果菜市場可否至休市1天?依《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規定,農業拍賣公司屬於公用事業,理當以公共利益為重,如能解決產銷問題並能給消費者新鮮的蔬果,為何不能思考成為選項?這有待相關單位去做考量。
另外,如果連續休市3天只是原因之一,那麼造成此次北農風波的原因還有哪些?
打開蔬菜歷史交易資料,可發現106年下半年蔬菜的均價是33元,平均交易量約每日1500公噸,到了107年1月交易量每日上升為1717公噸,均價已經下降為26.8元,可見供需已呈現失衡的趨勢。2月份有春節,前半月平均拍賣量每日約1905公噸,價格略有上揚,均價是26.87元,過年休市前2月15日均價最高為31.56元(如表四所示),但過年2月21日開市當天爆量為2197公噸,均價立即下跌-24.68%。
第二輪天公生休市後,2月27日開市爆天量破3000噸,均價下跌了24.44%。如以3月4日均價和過年前的2月15日均價來相比,均價足足下跌了41.57%,也難怪農民害怕元宵休市3天後開,拍賣價格就被打死。
農民擔心之餘於是開始向議員陳情,議員也沒法解決便轉向縣長求助,縣長立即找上北農、農委、北市府來協商,看是否能立即取消休市,趕緊採取補救措施…。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北農吳總經理遲遲不出面,北農、農委會、北市府三方也拿不出具體方案,就這麼眼睜睜看著風波滾越大…
據此,研判造成北農風波的關鍵,除了連續休市外,還有下列3點因素:
- 供需失衡:106年下半年均價為32.98元遠比上半年的22.5元高許多,農民種植意願勢必增高,加上106年天然災害少、收成好,進而造成整體供需失調。
- 預期心理:供需失調菜價從今年初開始下滑,經過二輪休市後,均價一直處在低點毫無起色,接著續面臨元宵休市3天,以致農民預期價格會再崩盤,引發論戰。
- 管理不當:供需失衡早有跡象,相關單位毫無警覺心,面臨過年第一輪的休市菜價的崩跌,可能依過往的經驗認為那是正常的,直到第二輪天公生休市暴跌時,又提不出任何具體的作為來解決,就這麼眼睜睜的讓事件不斷延燒。回顧事件始末,相關單位不論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皆不合格。
如果上述3點成立的話,那麼回頭檢視農委會的6點措施中,是不是忘了檢討如何強化管理不當?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