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媒體先前曾解讀,安倍與岸田外交戰略「各唱各調」,川島真直言「安倍有兩個臉,一個是身為派系領袖的臉,一個是身為保守派議員的代表之臉」,安倍身為最大派閥領袖,適度統整派閥內保守派跟穩健派的意見後,匯報給岸田文雄是重要工作。
從現在的內閣成員也可看出,重要職位如防衛大臣等,還是由安倍晉三親弟弟,偏對中強硬派的岸信夫擔任、「內閣二把手」之稱的官房長官也是安倍派的松野博一,岸田跟安倍派的合縱連橫仍相當強。
安倍晉三涇渭分明
近來,安倍晉三在參加台灣的智庫論壇活動上,兩度發出支持台灣的言論,並稱「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讓中國大為光火,並在外交部記者會上高度批評安倍晉三言論。
安倍身為前首相,回歸眾議員身分後的言論為何受到中方高度批評?川島真分析,其實表現出中方的步調要與先前習近平拍板的「歷史決議」吻合為主。
川島稱,歷史決議內容中,批評蔡英文政府朝向台獨政策前進,因此他表示「對北京來說,是誰都是一樣的,現在只要是有人跟民進黨政權或是蔡英文太接近、有支持的動作等,都是要被譴責的對象」。
但川島也認為「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的說法聽起來很新穎,但是先前前首相菅義偉在訪問華盛頓時,已經跟美國拜登總統談及「台灣海峽的和平安全穩定至關重要」,安倍的說法不一定跟中日之間的1972年體制不同。
其中,身為眾議員的安倍與首相的安倍風格也截然不同的,安倍晉三在首相任內幾乎不去靖國神社,卸任後則是馬上去;安倍在任內訪問中國,並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隨後習近平也在2019年訪問大阪,2020年4月時更一度規劃國是訪問東京,但因為疫情而延後。
川島認為,安倍只是身為議員的「當然保守派」,但不論是安倍或岸田當首相,對中國的基本戰略大架構是不變的。
台灣企劃官「一直存在」
而在先前12月中,日本外務省也證實2022年起將會增設「台灣擔當企劃官」一職,預計下屬「中國蒙古課」管轄,被認為是日方持續深化對台與釣魚台海域(日稱尖閣諸島)戰略。
BBC中文就此詢問日本外務省,得到的答覆是「目前仍屬規劃階段,對於官職等名稱都一切未定」。日本外務省並稱,「對於中國,我們希望跟美國與歐洲各國等擁有普世價值的國家一起攜手,毅然主張我們該說的,持續解決各種問題。」
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專長台灣研究的小笠原欣幸教授則對BBC中文書面回應稱「雖然看似樸實,卻是日台關係進展一大步,也看得出岸田政權的對台灣重視方針。不要太過張揚,安靜地前進是對的」。
川島真則表示「其實擔任台灣事宜職位一直存在,過去是由類似副課長的職位擔任,一兩年之前出現類似台灣企劃官的職位,現在則是比較檯面化」。
而蔡英文政權在2016年上任後,因為福島食品進出口等問題,一度讓當時的安倍政府苦惱跟台灣如何交往,而如今在12月中台灣的四大公投案皆被否決後,未來福島食品開放與否也將會是日台間強化關係的核心。
目前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過往也是被認為傳統知中派,來應對中方這幾年逐漸激化的外交風格。或許正同成語「鴨子划水」,不過分張揚而持續在靜寂中穩健行進的外交手段,俯瞰大局後謀定而後動,也許正顯示了岸田文雄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