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有各種各樣的擔憂,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擔憂,但共同的擔憂是中國崛起的方向。不僅僅是中國的崛起,許多國家都為中國的發展而慶祝並從中受益。中國的發展的確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例如,他們中國老百姓擺脫貧困等。這更多是有關外交的,中國外交政策的一些因素正在擾亂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價值觀。」
越來越多國家發展與台灣的關係
台灣被中共視為「最核心和最敏感」的議題。2021年,中共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家不顧自己的反對和警告,願意去觸碰這個「核心和敏感」的議題。越來越多的國家在提升與台灣的關係,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幫助台灣擴展其國際空間。
12月15日, 由5位法國國民國會跨黨派議員組成代表團抵達台北,對台灣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代表團團長,前議長戴扈傑(Francois de Rugy)在台北說,台海若沒有和平,就沒有穩定,他譴責所有的威脅行為。
12月9到10日,美國邀請台灣出席全球「民主峰會」,而中國和俄羅斯被排除在外。
11月18日,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正式掛牌成立。中國立刻將其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不過,立陶宛並沒有屈服於壓力,相反,立陶宛表示將作出相應調整以應對壓力,並為其他國家樹立如何頂住這類壓力的榜樣。11月底,立陶宛國會代表和來自波羅的海另外兩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議員出訪台北。12月初,立陶宛確認將抵制2月份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
立陶宛的做法得到歐盟領導人的支持。事實上,不僅是立陶宛,整個歐洲對北京的態度正在轉變。歐盟其實也在擴大了與台灣的接觸和交流。11月,歐洲國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派出官方代表團抵達台灣訪問。代表團團長法籍歐洲國會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說,對歐洲而言,台灣是關鍵且理念相近的伙伴。
10月,歐洲國會通過了首份「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建議歐盟提升與台灣關係,包括將台灣的歐洲經貿辦事處更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及啟動雙邊的投資協議程序。報告強調台灣海峽的軍事衝突不僅會造成影響歐洲利益的重大經濟混亂,而且會嚴重破壞該地區基於規則的秩序,以及以人權、民主和法治為核心的民主治理等建議內容。
印太的澳洲、日本也加強了與台灣的關係,且這兩國的領導人都表示,如果台灣有事,很難想像這兩個國家會「袖手旁觀」。
加拿大也在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今年6月加拿大眾議院一致通過「加台關係架構法」(Canada-Taiwan Relations Framework Act)。法案重要內容包括:支持台灣參與多邊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當台灣總統或資深政府官員非正式訪問加拿大時,應免除依據聯邦移民及難民保護法所規定之簽證要求;當加拿大法律提及外國或其政府時,應包括台灣在內;加拿大和台灣可相互簽訂協議,其中包括國家間國際協議在內等。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早在1月份就公開表示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